日前,美夏國際酒業被曝出針對管理層大量裁員、并將商超部全員砍掉的新聞。據WBO了解,目前正在裁員的葡萄酒企業,遠不止美夏一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01
大運營商大企業也開始裁員,一邊裁員一邊調整營銷重心和結構
除了美夏,國內另一家老牌葡萄酒進口商也正在進行人事調整。
一名葡萄酒經銷商向透露:這家企業目前正針對渠道架構進行調整,人員調整很大,主要原因是為明年的銷售做準備。
至于調整的原因,這名經銷商表示:該公司的調整因為區域與渠道變動,導致人員調整,目前調整還未到位。
另據WBO了解,國內某大型葡萄酒企業今年也在裁員,他們的一些省級銷售公司的裁員比例甚至達到10%左右,這也是最近十年來裁員幅度最大的一年。
據了解,這次裁員主要是針對各個城市的招商類崗位,比如一些傳統的服務代理商的人員。但是另外一些崗位仍然在補充人手,比如終端服務人員,這些人員將協助代理商對終端進行服務和管理。一些核心單品的品牌推廣類、市場類人員則在進行招聘。
事實上,這家企業的這次裁員也表明了企業未來的服務將更為下沉,傳統的純粹負責招商的銷售人員需求總量將減少。
02
小微葡萄酒企業裁員很普遍,有的只剩老板一人
而眾多小微型葡萄酒貿易企業,裁員則更為嚴重。
溫州葡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有進介紹:我接觸的小型葡萄酒公司裁員很多,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員,市場一線人員則優勝劣汰。不過,擴充人馬的公司不多。
唐山美度1855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懷成告訴WBO:“目前接觸到的中小型葡萄酒公司中,50%存在裁員現象。主要是裁掉文員、一些業績不好的店員與業務員。接觸有10多家公司都存在裁員現象,有些企業僅剩老板一人。”
董懷成說:裁員是近兩年陸續在發生,但今年感覺的確更明顯。一些企業支撐不下去,則倒閉了事。唐山有一家最大的酒窖就在3個月前關門了,他們的主流客戶是工廠主。
“唐山與我同年開業的有近20家酒窖,如今僅剩下3家了。”董懷成表示。
03
改變合作方式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另有酒商則直接改變了用工方式。福建酒商王為指出:現在酒企用工方式變得更加靈活。我公司除了保留商超系統業務員的固定薪資和獎金外,不再聘請業務人員,也不聘請工資較高的大區經理。
“對于有能力、忠誠度較高的流通渠道業務人員,我們采取‘合伙人制’。合伙人只發3000-5000元底薪(比原來的大區經理少很多),但銷售時公司會拿出產品低價,采取利潤分成制,公司分成比例還低于業務人員。”
另外,WBO此前也曾報道,多家葡萄酒公司近年都不再給業務人員發底薪,以“合伙人制”代替以前的“雇傭關系”。業務合伙人把公司的葡萄酒售出后,分成比例遠高于原來的提成。事實上,這也是小型公司降低支出增加效益的一種手段。
04
變才是出路
陳有進表示:目前總體情況不太好,雖然市場在擴大,但沒有什么突破的地方,電商依然走不出只能銷低端貨或者庫存貨的框架。線下依然走傳統模式。有些所謂的新零售商,其實也就是開連鎖店,但由于前期開發成本高,沒辦法降低零售價,短期難有進展。
“不僅是酒類,現在很多實體都在裁員。成本上升,市場壓力大,遇到瓶頸,加之管理不是太好,裁員肯定不可避免。”他指出。
陳有進指出:由于大家都準備過冬,今年第三季度經銷商進貨量偏少的情況,或會延長至元旦-春節旺季。
但深圳智德營銷策劃公司總經理王德惠認為:目前中國的葡萄酒市場還談不上準備過冬,說冬天有點嚴重。如今,喝葡萄酒的人越來越多,葡萄酒市場的基本面在擴大,但的確非常碎片化。因此,企業最重要的是轉變銷售模式,去適應全新的消費群體。
“你不去改變,即便春天來了,不適應新時代的公司依然會面臨問題。此時無需恐慌,而要改變。”王德惠說,裁員、節流沒問題,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終極方式,并不是把全部人都裁掉公司就能好。解決問題是要正確深刻認識當前企業的情況,清晰地了解目標消費人群的需求。找到未來的空間如今更為重要。
看來,無論是對于企業主還是員工,跟隨時代變化才是不變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