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記者從四川仙潭集團內部人士處得到證實,從今年年初即傳出的四川仙潭集團(下稱仙潭集團)被四川發展酒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川發展酒業)并購事宜已獲得了重大突破,目前雙方已就合作問題達成了共識,只是具體細節并未最終確定,預計雙方的正式合作將在本月內最終落地。
“具體合作方式將通過增資擴股方式還是獨立成立公司進行運營的方式目前尚未最終確定,但雙方的合作已成定局。”前述知情人指出。
“在瀘州,除了瀘州老窖和郎酒,第三大白酒品牌就是仙潭了。將其打造成為瀘州的第三品牌是政府一直以來的愿望。”有消息人士稱,該合作,政府的推動在其中確實占據了很重的分量。
另據了解,證監會近日發布的《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下稱《意見》)指出,對貧困地區(指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592個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80個縣)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并購重組等開辟綠色通道,并且在并購、上市過程中享受系列優惠政策。
此外《意見》還指出,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
此外,《意見》公布的592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中,仙潭集團所在的古藺縣赫然在列。“這也就意味著,《意見》出臺將有助于仙潭集團的上市。”中信產業基金首席顧問鐵犁指出。
鐵犁認為,這份《意見》對仙潭的發展是絕好的機會,但是僅靠仙潭一企之力,是很難達到上市目的的。
以創業板為例,要求企業需達到3000萬以上的利潤,若以15%的凈利潤算,企業營收規模至少需要20億。以此看來,因自身規模、實力等,仙潭很難達到獨立上市的目標。此時對仙潭而言,憑此政策,提高身價,尋求合作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式。發展酒業的投資入股將助推仙潭集團的上市。
記者了解到,仙潭酒業還有一個名號“隱形醬酒大王”,其高層曾對記者指出,年生產能力2萬余噸,常年庫存醬香型白酒10萬余噸。在目前醬香型白酒升溫的情況下,這些都是優質而稀缺的資源。
銷售方面,在2013年完成改制后仙潭酒業在原酒銷售受挫的大環境下,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倡導“醬酒大眾化消費”,以瀘州作為根據地市場,有數據顯示,不到半年,就在瀘州市場實現銷量同比增長2.5倍,成功銷售100萬瓶。其中在古藺縣實現5000萬元銷量,在其縣的魚化鄉實現1200萬元銷量。2015年,在川南地區銷售額逾億元。
有熟悉仙潭酒業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前兩年受原酒銷售受挫的影響,仙潭也經歷了困難期,今年以來,伴隨醬香氛圍的好轉,廣西、湖南、湖北等省外市場也在恢復中。仙潭的老酒鋪在一年的時間里在瀘州市也開了幾十家了。
早在今年3月,有消息傳出,發展酒業與仙潭正在密切接觸,尋求合作,當時,行業人士均認為,該事件成功幾率較大,因為這是今年當地政府力促的一件大事。記者從四川省經信委了解到,今年以來,白酒產業的發展被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視,而發展酒業成立的目標就是“整合酒業”。
據公開資料顯示,發展酒業的控股東家四川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川發展)成立于2009年1月,注冊資本暫為80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逾1300億元;被譽為四川省省級綜合性產業投融資平臺的“航母”,現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四川發展公司主要任務是,運用現代經營管理理念,進行股權投資和資產經營管理,引領各類資金投向對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推動重大項目建設。
川發展酒業掛牌于2015年11月26日,同時當天還舉行了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揭牌儀式,基金規模為30.15億元的后者均被濃墨重彩的進行了詳細闡述。而后,川發展酒業動作頻頻,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川發展不斷與中國各地區酒企密切聯系,其快速整合白酒品牌資源的意圖非常明顯。
傳出緋聞者有重慶詩仙太白、瀘州仙潭酒業、山東花冠、內蒙古河套、山東花冠等。就在前不久,其將重慶第一大酒廠詩仙太白納入囊中。而今,與仙潭酒業合作也幾無懸念。一旦川發展酒業能與仙潭牽手成功,在濃香白酒的基礎上,其酒類業務將延伸到醬酒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