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市場
隨著我國消費升級,國內葡萄酒消費人群不斷增加。預計到2021年,中國很有可能在葡萄酒消費上超越法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市場。中國市場的增長源于消費者的大量需求,市場規模的擴大主要是因為消費量的不斷增加。而在美國和法國等市場,由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相對成熟,葡萄酒消費量反而將有所下降,消費者有轉向購買品質更高、價格更貴的葡萄酒的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葡萄酒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6月,我國葡萄酒進口量為54045千升,同比下降30.4%;2018年1-6月,我國葡萄酒進口量為385436千升,同比增長25.8%。在進口金額方面,2018年6月我國葡萄酒進口額為352.7百萬美元,同比增長4.9%。2018年1-6月,我國葡萄酒進口金額為1981百萬美元,同比增長9.3%。預計到2021年,中國葡萄酒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30億美元,取代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葡萄酒市場。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國產葡萄酒面臨困境
對于國內中小酒莊來說,由于進口酒的大量涌入,加上自身品牌的缺失,葡萄酒市場銷售面臨巨大壓力,現在只能根據需求的差異化,主攻外地大客戶市場,產品也避開每瓶100到200元的熱點價格區間。
寧夏的中小酒莊正在洗牌,一些前期靠熱錢資本投資建設的酒莊,因為對葡萄酒市場的不熟悉已經被淘汰,剩下的中小酒莊也在進行整合和升級,以面向中高端市場為主。
還是要精品酒莊,精品酒莊走向高端。我們培養一批精品酒莊,這個品牌要樹立起來。未來五年以內,重點還是立足國內市場的空間。
國產葡萄酒如何突圍?——做大單品突出本土特色
今年以來,我國葡萄酒產業出現恢復性增長,今年前7個月,國內葡萄酒銷售量同比增長33.5%。但國產葡萄酒受進口葡萄酒擠壓明顯,今年1月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累計完成葡萄酒總產量3.96億升,同比下降1.7%,連續23個月負增長。面對沖擊,國產葡萄酒該怎么辦? 如何在消費的增量中分得一杯羹呢?
今年對于國內葡萄酒行業來說出現了一些趨勢性的變化,首先是在今年的上半年,進口酒的數量相當于國產酒的同期產量。
地的葡萄酒必須去面對現實,來安排組織自己的生產,得有這種強力的這種大單品,在消費者當中,在市場當中能夠形成影響力,讓消費者持續地能夠去認識,或者說能夠去消費這樣的產品。
未來五年中國葡萄酒產業將主推美國、澳大利亞等葡萄酒新興產地的大品牌和單品策略,也就是做大單個品牌的葡萄酒的規模和影響力,這也能縮短產品的市場開發周期,集中力量與進口葡萄酒競爭。
大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作為產品價格,從本地的產品來說,其實一直就存在大眾化的,百元以內的,有大量本地產的這些葡萄酒,并且這些產品作為數量來說,它應該仍然繼續是一個主體。
據2018年1月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累計銷售收入192.1億元,同比增長4.7%,利潤總額20.8億元,同比增長4.3%。為了搶占市場擴大產量,國內大型葡萄酒企業的擴張也在進行當中。
目前國產葡萄酒的產量和品質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強化本土特色也是突圍的重要手段。
葡萄酒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首先,是各種因素使得產量出現下降而消費量出現上漲的供求變化。從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最新發布的產業報告上來看,近幾年全球葡萄種植面積穩定在約760萬公頃的水平,歐洲作為葡萄酒的發源地,其葡萄種植面積就占了近一半左右。
同時,在消費端近年來出現穩步小幅度上漲。2014年到2017年期間,全球消費的葡萄酒總量每年回暖上升了1億升左右。而去年,這個數據達到了243億升。因為消費回暖而產量下降,在去年,不少產區出現了價格上調的情況。
而展望未來,預計這個產業還會持續面臨穩定的增長。預測在未來四年,全球酒類消費額預計將激增610億美元,而其中葡萄酒更是會領跑這一增長勢頭。而其中增長的推動力之一將是來自中國的需求。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酒類市場多年來以白酒和啤酒等種類為主,而如今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長為消費主力,中國國內的葡萄酒市場也獲得了新的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