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禁酒令”升級版紛至沓來,對酒企沖擊有多大?面子消費還能不能撐住白酒市場?傳統白酒產業何去何從?
昨日,在全國白酒產業升級勁牌現場會暨中國白酒158計劃總結會上,業內人士認為,歷經新一輪行業調整,酒水行業進入新的發展周期,正由喝“面子酒”到品“品質酒”的回歸和轉變。
禁酒令并非白酒之殤
在2011年白酒行業巔峰期,規模以上白酒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46.67億元,同比增長40.25%;實現利潤總額571.59億元,同比增長51.91%。到了2012年,高歌猛進仍是高端酒行業的主基調。
2013年在反腐高壓下,高端酒消費遇冷,價格回落,部分品牌出現嚴重倒掛……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
業內人士認為,2017年,是白酒行業經過深度調整之后的轉型升級之年。“中高端酒企主力消費市場的轉變,使得如今酒企受到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小,一項禁令的出臺往往只會給酒企帶來短期性、區域性的沖擊,但不會影響長期的發展態勢。”中國酒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的觀點得到數據佐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683.52萬千升,同比增長6.59%。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78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3275.4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92.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8%、23.5%。
把握新的機會窗口
目前,酒企分化趨于明顯。年報顯示,貴州茅臺上半年凈利潤高達112.51億元,同比增長28%。山西汾酒、酒鬼酒、水井坊等白酒類公司,今年中期的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實現20%以上。
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上半年虧損酒企有119家,企業虧損面為7.54%。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5.68億元,同比增長2%。“在探索走出行業調整期的過程中,中等收入人群崛起、消費升級,開始打開新的機會窗口。”該負責人表示,能否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是酒企發展的分水嶺。
市場競爭最終回歸產品本身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5年,以80、90后為消費主流的中產階層將為中國白酒消費提供堅實基礎。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務消費在白酒消費中的占比已經很低,尤其高端白酒在公務消費場合中更是少見。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企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以商務宴請和個人消費為代表的大眾消費需求。“新老消費階層的替換,讓整個經濟環境都面臨著消費升級和品質升級的雙升級壓力,”勁牌公司副總裁夏振千表示,白酒市場競爭最終會回到產品本身。“目前,我們正在探索根據消費者性別、年齡、體質特征和健康狀況,進行更為個性化的酒品定制。”夏振千說,針對不同人群需求,開發了舒經活絡祛風濕的追風酒,開發了改善睡眠的金眠酒等。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運營管理部副部長高;劢榻B,今年以來,青花汾酒明確了“骨子里的中國”的品牌訴求,在精神文化方面做深度的挖掘和傳播。青花汾酒在一些地區的增長已超過歷史最好記錄。其高速增長,源于消費水平升級,消費者在高端酒消費上更愿意選擇有品牌、有文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