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底,多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2017半年報已經出爐,為了便于業內人士更好地了解行業近況,葡萄酒研究將匯總各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及利潤,分析各大企業近來應對市場的策略。
三巨頭格局被打破,龍頭企業均有盈利
從半年報可以看出,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張裕都牢牢占據“領頭羊”的位置, 2017年上半年,張裕營業收入27.67億元人民幣,占全國規模以上企業整體銷售收入的近10%。此外,營收和利潤均在億元以上的企業還有中國食品旗下酒品類業務(包括長城葡萄酒及中糧名莊薈進口酒業務),據2017年上半年中國食品財報數據,中國食品酒品類收入13.81億港元,利潤4.18億港元。這些統計數字說明張裕與長城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占據著主導力量。
從半年報來看,通葡股份與威龍股份的營收分別位列第三、第四位。但通葡股份報告顯示,營收的增長源于通葡股份控股子公司九潤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營收增加。通葡股份2016年年報也顯示電商平臺營收占比約為86.8%,因此可以推出,2017年上半年通葡股份營收中葡萄酒營收占比并不會很高。所以,威龍股份在上市公司中可以排在前三的位置。但是,由于前三為企業的營業收入相差較大,因此,國產酒企業中“三巨頭”的格局已被打破。
中型企業有增有降,應鞏固根據地市場
從半年報來看,營收在一億元左右的企業有中葡股份、莫高股份及通天酒業。這三家企業中通天酒業的營收及利潤相對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通天酒業則表示虧損主要由于收益下調,而銷售及分銷開支比去年同期上升147%所致。
可以說,這些企業已經成為了所在省區的龍頭企業,在當地有極高的“統治地位”,消費者對其認知度高,其銷售額的70%都來自于當地市場。但是,他們也將目光投向了全國,甚至在一些外埠市場有了一定知名度。但是,隨著消費者對葡萄酒文化的了解及越來越多的進口酒進入中國市場,整個市場環境的競爭日趨激烈,對于年收入已經過億元的企業來說,鞏固根據地市場則顯得非常重要。
新三板企業冰火兩重天,品質、市場應兩手抓
隨著新三板市場的火熱,越來越多的葡萄酒企業也謀求在新三板上市。在新三板上市的6家生產企業中,有3家盈利,3家虧損。其實,這幾家新三板上市企業只是國內精品酒莊的縮影,很多精品酒莊在國外品評大賽獲獎,但是依然存在銷量難以提升的問題。在以上6家企業中,樓蘭酒莊的增長最快,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16%,據了解,樓蘭酒莊近年來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在產品層面推出深根系列,迎合大眾消費;在營銷層面,根據不同區域分設不同經銷商,對于不同經銷商在銷售區域、銷售產品種類和價格等方面有所區分,以保證其產品在銷售區域內良性運轉。
對于精品酒莊來說,大多數處于西部地區,而我們都知道葡萄酒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因此,精品酒莊在著力釀好酒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如何在市場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