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白酒對中國人來說意義特別,全國遍布酒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有“辦好酒廠,當好縣長”的說法。但由于自然、社會環境等差異,市場也千姿百態。北京商報《中國酒業周刊》選取了十個獨具特色的白酒區域市場,包括冀、皖、川、貴等市場,分析各地市場競爭格局、本土酒企現狀以及未來趨勢等。本期分析江蘇酒企的市場特點及前景。
江蘇地處中國東部,經濟發達,白酒消費市場繁榮,一度成為中國白酒產銷量大省。蘇酒集團(洋河+雙溝)、高溝(今世緣)為當地酒代表。特別是洋河股份,是絕對的龍頭老大。2010年,洋河股份以約5.35億元獲得雙溝酒業40.59%的股權,正式組建蘇酒集團,強強聯合。業內認為,江蘇白酒市場整合階段已經結束,未來將整體向全國市場發展,但是蘇酒第二陣營數量偏少,不利于蘇酒多元化的發展和整體實力的增強。
價格體系清晰
相對于其他白酒產銷大省,江蘇消費總體結構較高,消費者對于品牌的關注度高且擁有清晰的價位認知,消費需求明確,總體呈現出“自飲講究實惠,送禮講究面子”的傳統消費心理。因此江蘇白酒消費兩極分化現象較明顯,高檔和低檔消費量大,中檔相對較少。但蘇南市場因近幾年的消費升級,中檔酒在整體市場占比擴大。
總體而言,洋河藍色經典系列占據百元以上市場大半份額,尤其是海之藍在全省高端白酒消費中居首位,市場集中程較度高。另外,地產白酒的高端品牌在江蘇市場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如:今世緣國緣系列、雙溝蘇酒系列、雙溝珍寶坊、湯溝窖藏。百元以下低端市場,則以宿遷為代表的地方性小酒企業為主。
白酒行業分析專家蔡學飛表示:“目前洋河在江蘇市場年銷售額約百億元,今世緣近年銷量穩中有升,業績向好利于企業發力全國市場。”
單一品牌強勢
蘇酒市場集中度高,洋河之于蘇酒的重要性不亞于茅臺之于黔酒的影響。就蘇酒整體板塊而言,洋河占據絕對主導地位,2013年,蘇酒全年完成銷售收入366.71億元,洋河股份一家就實現銷售收入150.19億元,占比達41%。2016年,江蘇省41家白酒企業銷售收入為305.62億元;利潤達到109.45億元。洋河股份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71.8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27億元。另外,蘇酒板塊內只有洋河形成全省覆蓋,其他各品牌銷售集中在酒廠所在地及周邊區域。
在省內乃至全國,洋河憑借“藍色經典”系列,包括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價格從低到高,成功實現業績的突破,藍色經典的成功直接使洋河的銷售額從2002年的3億元左右飆升到2011年的130億元左右,成為全行業第三家銷售額超百億的酒企。
蔡學飛表示,整體看來,洋河在蘇酒板塊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其余品牌表現比較平均。同時藍色經典夢之藍使得洋河帶有了高端產品的品牌屬相,躋身高端白酒領域,與飛天茅臺、水晶五糧液齊名。
依賴省內市場
蘇酒在省內消費占比較大,事實上最近幾年洋河省外銷售收入占比已經呈現穩步提升的趨勢,但是洋河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省內銷售收入占比為60.43%,2016年省內銷售收入占比仍然超55%,省內銷售占比仍然較大。今世緣相比洋河有過之而無不及,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在江蘇市場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占公司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94.7%、94.3%和94%。可以看出,洋河尤其是今世緣對于江蘇市場的依賴程度較大。
業內人士指出,洋河一家獨大使得蘇酒非知名品牌只能在區域范圍內銷售。目前的狀況是蘇酒第二陣營數量偏少,除了今世緣之外,整體實力都偏弱。這將不利于蘇酒整體多元化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蔡學飛也表示,洋河的強勢一定程度上會擠壓省內其他品牌的空間,導致其他企業發展困難。未來蘇酒要在新的形勢下增強競爭力,首先是要打造和培養二線陣營,強化個性和優勢。其次要不斷進行差異化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