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批領銜各路中央級媒體批判“大胃王吃播”浪費糧食,抖音下架所有吃播視頻,再提光盤行動,湖北提倡點菜“N-1”,全國婦聯發出家庭制止餐飲浪費,崇尚勤儉節約的倡議……種種信號都指向糧食。
01、糧食,是否該擔心?
今年1月到2月,在我國人民與新冠疫情作斗爭的時候,上億只蝗蟲從東非出發,一路啃食草木和莊稼,直接飛抵印度,影響了沿途多個國家的農作物收成。這是2020年全球糧食問題扇動的第一片翅膀。
3月春耕時,全國各地一邊嚴防疫情一邊下文件要求做好春耕保障工作。這個在往年看來尋常的操作卻透露出不尋常之處:有網友在社交網站上發帖稱,村里接到通知春耕期間不允許撂荒地,不允許只種一季。小半年過去再來看這個行政命令,就有了幾分未雨綢繆的意思。
在4月份多個過年表示要限制糧食出口時,社會上已經引發過一次短暫的搶糧潮,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下簡稱國家糧儲局)不得不出面澄清國家糧食儲備充足,不必搶購囤貨。
然而在接下來的四個月來,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產量國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的糧食主產區之一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因為洪水可能造成減產。
7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增長0.9%。其中小麥產量13168萬噸,比2019年增加75.6萬噸,增長0.6%。2020年夏糧播種面積略減,但單產有所提高,全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
從產量上來看,與去年持平略有增長。然而,另一組數據引起了快訊君的關注: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中國進口玉米366萬噸,占720萬噸年度進口配額的51%;1-6月小麥進口量為335萬噸,占全年小麥進口配額964萬噸的35%。有分析機構認為中國將首次用完玉米和小麥的進口配額。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自今年6月起的未來12個月里,中國小麥進口量料將增至600萬噸,創近7年來的最高紀錄。
8月12日,糧儲局發布了主產區夏糧收購進度數據顯示: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其中僅河南同比減少538.8萬噸。
一面是夏糧豐收,一面是夏糧收購減緩、下降,一面是進口糧食數量增多,復雜的局面讓很多人看不懂糧食到底安不安全。
此前,商務部曾解釋,我國的主糧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不依賴進口,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國家糧儲局也回應:夏糧占糧食總產量的比例不高,主要還是看秋糧。而夏糧收購量不等于產量,農戶儲量意愿增強、為達到收購標準等都可能可能造成收購量下降。
02、不止糧食那么簡單
千百年來糧食就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質,是永恒不變的剛需。而農業和工業不同,不會因為需求變大產能就會跟著無限提高,土地的產出和農作物的產量都是有限的。在耕地不增多,種子和種植技術沒有革新的情況下,糧食總產量是有定數的。放到全球糧食貿易市場上,就意味著一些國家購買糧食增多,就會有一些國家購買糧食減少甚至買不到糧食。在糧食有缺口的時候,市場競爭會進一步加劇缺口,會有更多人挨餓。
7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該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將會新增1.3億饑餓人口,6.9億人深陷饑餓狀態。25個國家將面臨嚴重饑餓風險,可能爆發世界范圍內至少50年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蝗災、疫情、干旱等多種原因疊加在一起,對今年乃至未來幾年的糧食格局增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在特殊時期,許多糧食出口國政策變得保守,收緊糧食出口,同時各國政府加量采購儲備糧,這樣一來全球糧食更加緊缺。
而對我國來說,口糧能夠自給自足,保證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我們的短板,是大豆,80%依靠進口,用來生產食用油和飼料。曾有人計算過,如果讓中國糧食在各個品類上都實現100%的自給自足,還需要增加大約3億畝耕地來種植大豆等作物。
國家提倡節約糧食,嚴禁浪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提高肉蛋奶的利用率,進而降低大豆需求,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以防止在未來在國際博弈中受到掣肘。
03、原糧基地保障供應
糧食問題和釀酒行業息息相關,幾大香型白酒釀造過程中主要使用高粱,國內高粱產量已經可以滿足需求。過去幾年,為了保障優質原料,酒企紛紛建設自己的原糧基地:
早在2000年,茅臺開始推動有機高粱基地建設,到2010年茅臺有機原料基地累計達40萬畝。
2018年,五糧液集團根據五糧液傳統釀造工藝以及川南酒糧品種特性要求,確定了以宜賓為核心、四川為主體、兼顧國內部分糧食品種優質產區,計劃三年升級建設100萬畝釀酒專用糧基地。
瀘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團相繼規劃建設高粱種植基地,大力推廣優質高產釀酒專用高粱品種;汾酒從2009年起就在行業內率先將糧食基地建設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起,10多年來,從有機原料基地、白酒生產、銷售、零售酒莊四個價值環節構建“全產業鏈企業”;舍得酒業則與當地政府攜,立足于戰略轉型和本地糧食結構調整需求,對沱牌、瞿河、太乙、涪西4個鎮19個村,選擇適合的區域進行科學規劃,建設6萬畝酒糧基地。
主原料——高粱的供應沒有問題,比較令人擔憂的是小麥。釀酒過程中使用小麥制曲發酵,是白酒香型和風味的重要來源。目前來看國內小麥產量沒有減少,短時間內對釀酒行業不會有顯著影響。
而從遠慮的角度出發,小麥儲備優先保障口糧供應,不排除未來可能出現釀酒用小麥短缺的可能性。在這方面啤酒已經打了個樣,今年5月商務部對澳大利亞大麥征收反傾銷稅,國內啤酒企業在一年多前反傾銷調查啟動時就開始做準備,提前儲備并改變采購渠道,保證了2020年啤酒的正常生產。
國內小麥能自主供應,進口的小麥只占國內消費總量的2%,國際小麥產量對國內供應不會產生多大影響。然而需要考慮的是,如果不可預測的情況,小麥儲備用途被限制,酒企是否需要提前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