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對中國人來說意義特別,全國遍布酒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有“辦好酒廠,當好縣長”的說法。但由于自然、社會環境等差異,市場也千姿百態。北京商報中國酒業周刊選取了十個獨具特色的白酒區域市場,包括冀、皖、川、貴等市場,分析各地市場競爭格局、本土酒企現狀以及未來趨勢等。
湖南雖屬于高端白酒消費大省,但本土白酒競爭力不足,缺乏品牌主導。白酒市場容量近270億元,其中本土酒企所占比重卻不過30%,市場份額遭到外來白酒品牌搶占。市場肥沃,外酒分食,成為湘酒一直以來的痛點。此外,湖南是中國小酒市場最發達的省份,4兩以下小計量白酒市場容量近15億元,除本土小酒品牌外,更吸引多個白酒大牌深耕,最終形成以小郎酒、三兩三、清純、歪嘴、德山小秘、江小白為主的中高端小酒格局,本土湘酒在小酒市場同樣難占上風。
主導品牌缺失
湖南是中國白酒消費大省,也被視為整個西南酒企的第二根據地。數據顯示,湖南省酒類社會零售總額近380億元,其中白酒零售總額近270億元,人均白酒量為9.4公斤左右,接近全國人均的2倍。湖南白酒市場蛋糕大,但本土白酒品牌卻食難果腹。據了解,外來白酒品牌占比湖南白酒市場70%以上,而湘酒所占比重則不到1/3。
有資料顯示,以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的川酒占比湖南市場約30%;而以茅臺、習酒為代表的黔酒占比約20%;鄂酒、贛酒、陜酒、蘇酒、皖酒以及其他外來品牌共占比約20%,主要以洋河、古井貢、西鳳、白云邊、稻花香、四特酒為主。
湖南白酒市場群狼逐鹿背景下,湘酒品牌在市場拼殺中顯得勢單力薄。據了解,邵陽、回雁峰、湘泉、白沙液、常德曾并稱為湘酒五朵金花。雖然目前在本土市場保持活躍度的酒企只剩酒鬼酒和湘窖酒業。但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指出,湖南作為一個典型包容性市場,自身有許多特殊性,酒鬼經歷過塑化劑后還在緩慢恢復期,湘窖自身實力、品牌、渠道都較弱,價值定位低端,兩者都是區域型白酒,自身增長有限,無法整合省內酒水資源,難以扛起領袖大氣。
小酒市場成熟
湖南小酒市場非常成熟,容量可達15億元。其中,中高端小酒市場份額占據小酒總量90%,主要由郎酒小郎酒、酒鬼酒三兩三、五糧液清純及歪嘴、德山小秘、江小白6個品牌為主。而低端小酒中,有酒中酒小品酒、老仙潭、小枝江等傳統小酒品牌,零售價10元以下的小酒市場容量達4億元左右。
行業大環境消費升級下,湖南小酒市場呈現兩極化趨勢。湖南小酒消費占據大眾餐飲渠道近80%。隨著小酒中的名酒概念以及產品價位實現提升,單瓶20-30元的售價,已經普遍為消費者所接受。
蔡學飛對此指出,湖南小酒市場發達,主要得益于本地特殊的飲酒習慣,為人熟知的有酒鬼酒三兩三、德山小秘。但酒鬼酒自身定位中高端,主打紅壇與內參,并不主打小酒;而德山酒業屬于典型的區域白酒,實力不足、品牌影響力有限,自身發展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外來小酒品牌耕耘多年,市場基礎較好。湘酒小酒市場發力晚、投入小,品牌競爭自然不占優勢。
湘酒短期振興難
湖南省酒業協會會長劉維平曾表示,由于湖南白酒企業過分依賴地方政府扶持,因此自身實力不足,且錯過白酒發展黃金期。
近兩年白酒行業復蘇后,振興湘酒逐漸成為湖南白酒品牌的共識。2016年9月,湖南14市州酒類行業協會及湖南眾酒商參與湘酒發展論壇。會上,湘酒代表企業發起振興湘酒的倡議,酒鬼酒、湘窖酒業等均在《振興湘酒》的倡議書上簽字,抱團提升湘酒競爭力。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支持稱,行業消費升級背景下,名酒產品價格線不斷走高,為中高端、次高端白酒品牌留出生存空間。長沙中高端市場中,酒鬼酒、水井坊、湘窖等白酒銷量不錯,此時對湘酒而言或是個發展機會。
只是時至今日,湘酒仍難改變“群狼圍攻”的狀態,短期內想要實現振興或有一定難度。“首先湘酒本身實力較弱,缺乏省內領導品牌;其次整個湖南酒水消費環境非常開放,本地不排斥外來品牌,包容性強、進入門檻低,導致競爭過于激烈;最后湘酒自身在省內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酒企缺乏政府層面對統一的產區、香型等進行引導與規劃”談及湘酒振興問題時,蔡學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