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進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沖擊著國產葡萄酒業。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6月全國各地區累計生產葡萄酒490538.64千升,同比下降8.53%;而1-6月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 193940.64千升,同比上漲 13.43%。隨著“零關稅”政策紅利的落實,進口葡萄酒勢必獲得進一步地增長,國產葡萄酒該怎么辦?
中國有著適合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氣候條件,近年來,葡萄種植的面積不斷擴大,種植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已經涌現出不少優質的葡萄酒產區。據統計顯示,目前中國葡萄酒產區主要有8個,分別是膠東半島產區、昌黎-懷來產區、東北產區、寧夏產區、新疆產區、甘肅威武產區、西南產區和清徐產區。
從長期來看,國產葡萄酒的成長性十分可期。齊魯證券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葡萄酒產量為11.6億升,占世界總產量的4.2%,位于世界第七位;近10年,國內葡萄酒產量年均增速為17%,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基于此,面對進口葡萄酒的“攻城略地”,國產葡萄酒又該從哪方面發力保衛大本營市場呢?
限制三公消費影響下,市場理性回歸,國產葡萄酒要沿著大眾酒的路線,真正從消費者的需求入手,提供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國產葡萄酒產品結構正逐步發生改變,高端產品銷售大幅下降,中低端產品銷售逐步上升,2014年中低端產品銷售比重明顯增加。”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王祖明如是說。
與此同時,國產葡萄酒要重視“內功”的修煉。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國產葡萄酒要立足產品、注重營銷、改革渠道——“立足品質,不斷提升生產釀造工藝,改善口感,豐富產品線;準確的定位品牌,注重營銷,積極在市場上營造葡萄酒消費氛圍;改革渠道,線上線下相結合;制定統一的生產標準,規范行業競爭秩序。”
此外,“中國特色”是目前很火的一個詞匯,國產葡萄酒也要有中國特色。有業內專家指出,國產葡萄酒還很“年輕”,在某種程度上并不能與國外的名莊酒抗衡,國產葡萄酒應該主打品牌和產區,以及在文化上更具創新力。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零關稅”的沖擊下,國產葡萄酒面臨挑戰,但同樣也面臨機遇。國產葡萄酒是時候真正立足消費者、立足品質、最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葡萄酒發展之路!(文/卓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