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現象。8月16日,實時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1:0.1565(即1美元可兌換人民幣6.3908元),較5日前人民幣貶值超1.6%;除此之外,人民幣對歐元、澳元也大幅貶值,幅度分別達5%和4%。根據貿易理論,人民幣貶值將會導致出口企業成本降低,進口企業成本增加,因而將刺激出口,抑制進口,然而在葡萄酒進口實際操作中又會是怎樣呢?
紅酒市場專家王天云表示,對于進口紅酒來說,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價格會逐漸回升,但這一趨勢很難把握。在實際操作上,王天云建議,國內進口紅酒市場適逢大旺季,同時為應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波動,規避風險,在這個時間段備貨或者選擇進口紅酒行業,是不錯的選擇。
猶記得不久前,“零關稅”政策紅利為進口葡萄酒行業注入一劑興奮劑。隨著中澳自貿區協定的簽署,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口關稅將于2019年降為零,澳大利亞成為繼新西蘭、智利后又一個享受葡萄酒零關稅待遇的國家,這無疑將大大刺激葡萄酒的進口,也同時對國產葡萄酒造成一定的沖擊。
零關稅對國內葡萄酒市場的沖擊有多大?
以智利葡萄酒為例,智利為我國葡萄酒進口第三大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前九個月,智利葡萄酒酒已經逼近零關稅,進口量增長達到49.47%,幾乎和澳大利亞葡萄酒持平,其國內市場占有率也飆升到9.23%。此外,目前,澳大利亞葡萄酒國內市場占有率為17.20%,兩國進口酒已經占領了26.43%的中國市場,而這個數字在2005年不足5%。
來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緣何會源源不斷地涌入中國市場?
長期以來,白酒在中國酒類市場上占據消費主體地位,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消費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葡萄酒作為一種時尚健康的飲品越來越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齊魯證券此前的一份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僅為1.24L,與世界平均水平3.38L相差很大,潛在消費空間巨大,受益于消費升級和健康飲酒的大潮流,從目前到2020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復合增速可以達到8%-10%。
此外,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耗國,2009~2013年,中國的葡萄酒消耗量飆升69.3%,共計1.62億箱,相當于19.4億瓶;2014~2018年,中國葡萄酒消耗量將進一步增長24.8%,是美國的兩倍。
“首先,中國本地葡萄酒業規模龐大;其次,相對于其他產酒國,中國的人均消耗量十分低;此外,中產階級迅速擴大,這批新興消費者將刺激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后,葡萄酒較中國人經常飲用的中國白酒健康得多,其精致感更能吸引部分追求時尚的中國消費者。”(文/卓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