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釀酒板塊全線熄火,遭受到超大資金拋壓,原先的抱團資金恐慌出逃,從而造成整個釀酒板塊出現持續大跌,這其中尤以茅臺最為慘烈。貴州茅臺曾在2627元出現見頂,到近日竟一度跌到1621元,茅臺股價每股跌了近1000元,市值也隨之從3萬多億變成如今的2萬多億,市值蒸發1萬多億。
有財經人士分析,白酒指數在今年2月28日見頂10670點,當天出現一根大陰棒壓頂,隨后開啟一波持續殺跌行情;經過半個月的殺跌在3月9日釀酒指數以7342點出現止跌,隨后又不斷地震蕩上揚,逐步修復前期跌幅;6月7日釀酒指數漲到9946點,再次見頂,次日又出現一根大陰棒。
加上此次震蕩,短短半年多的時間白酒股已經出現三次震蕩,因此不少人猜測股市連番震蕩是否預示白酒板塊將迎來新一輪周期變化?是否表明白酒的“高潮期”已過,“衰退期”即將到來呢?
對此有人士分析認為,釀酒板塊和貴州茅臺倒下的真正原因是去估值和超大資金拋壓所致,意味著等A股市場去估值行情告一段落,同時抱團資金該走的走了,該留的繼續留著,到了哪個時候白酒股一定會穩定下來的。說白了短期白酒已經確定熄火了,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從長遠來看,短期的大跌不會影響后市行情,未來白酒股還會有戲的,白酒還會重振旗鼓,重新提振信心,重回昔日輝煌。
此外還有人認為,白酒股的震蕩還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科技部官網刊文“酒精可能致癌”是成為了打擊白酒的原因之一。
有關媒體披露,科技部官網援引了知名醫學刊物《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研究,稱排除了其他致癌因素,如吸煙、肥胖和性傳播疾病后,研究人員得出了酒精致癌的結論。
文章進一步解釋稱,酒精是全球癌癥的主要原因,并且隨著酒精消費量的增加,癌癥數量將進一步上升。飲酒可通過多種方式導致癌癥,最主要的是破壞DNA。雖然DNA需要發生關鍵數量的突變才可能導致癌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DNA的損害會逐漸累積。
經過查證,該報告由TheLancetOncology(《柳葉刀腫瘤學》)發布,是關于全球癌癥的負擔報告。報告顯示,在2020年,全球約有74萬例新發癌癥與飲酒具有因果關系。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人群,與究竟相關的癌癥發病風險較其他地區更高。
此消息一出,隨即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對負面消息極為敏感的股票市場隨即出現震蕩。
二是教育版快遭受政策打擊,打破資本的熱情,引發資本警惕。
最近由于受國家“雙減”政策影響,所有的教育股都在大跌,特別是以K12學科教育為主的新東方、好未來等動輒就是單日跌幅超過50%,連帶了中公教育這種做職業培訓的也是跌的很慘,股價已經打了3折。毫無疑問教育主題基金也都跌的很慘,剛剛上市不久的教育ETF,現在已經只剩下0.5元左右了。知微見著,雙減政策引發校外培訓機構“核重擊”,導致相關股票無量跌停,疊加白酒板塊暴跌。
白酒是否存在周期性行業衰退?
在業內,一般認為白酒行業具有弱周期性,但是回顧歷史,每次興衰的誘因似乎都不相同,有的是行業競爭格局的改變,有的是偶然性事件。但細數過往歷史,白酒行業曾經經歷過四次較大的行業性衰退,時間分別為1989 年、1998 年、2002 年以及 2013年。
按照這一時間間隔計算,大約每十年左右就會經歷一次震蕩。如今2021年的時間已經過半,即將迎來2022年。按照白酒十年一震蕩的時間計算,2022年恰是下一個周期的時間節點。到時候白酒是否會出現行業性衰退呢?而當下的白酒股票市場的連番震蕩,是否就是一種警示呢?
就目前的市場表現而言,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醬酒熱。從2018年以來,國內醬酒熱快速升溫,在白酒行業整體總量下滑和品牌集中度提升的大背景下,原本只是白酒產能中的7%-8%的醬酒卻呈現出“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
也許是眼熱茅臺的緣故,醬酒熱的風潮一起,便引得眾多酒企酒商“尋金”至茅臺鎮,抑或是眾多濃香型酒企轉型做醬酒。據有關報道,自醬酒熱以來,特別是在2020年,到醬酒主力產區仁懷貼牌、開發醬酒的企業和注冊公司數量就在飛速增長。
根據公開渠道查詢,在仁懷市新設公司成立時間在一年之內的公司就高達3500多家。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醬酒產品里OEM貼牌產品和OBM代工產品比例相當大,剔除頭部醬酒企業后,OEM貼牌產品、OBM代工產品銷量占比高于自營品牌產品的現象在仁懷產區的中小企業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醬酒繁榮的背后固然有香型轉移趨勢帶來的市場機遇,但是這種熱的背后,歸根結底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至今無人敢明確回答。雖說當下股市震蕩有其一定的客觀原因,但是否昭示白酒下一個行業周期到來有待時間印證。
但是面對醬酒熱,眾多廠商表現出的各種非理性的表現,確實有待改善。大家需明白的是,茅臺等一線醬酒能賺的盆滿缽滿,并不意味你就能,這就好比雖是“一奶同胞”,但并不意味著個個都能有出息,這需要實力夠強才行。(原標題:白酒股票半年三次震蕩,是否昭示白酒下一個行業周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