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漲價一直是酒企慣用的時間節點。不過,在7月份,多家酒企的提價舉措還是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這輪白酒漲價潮的背后,是市場需求下的真實表現還是酒企的一廂情愿?
對于酒企們的漲價動作,有業內專家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看好酒企漲價,因為此輪白酒行業的復蘇并未普惠到每家酒企,這輪白酒復蘇僅是結構性復蘇,而非整體復蘇。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7月份迎來白酒漲價潮
在茅臺酒一枝獨秀的背景下,白酒企業的漲價給了市場諸多遐想。
7月9日,伊力特對經銷商、合作單位下發了《關于白酒產品調價的通知》。公司決定自7月6日起,全面提高伊力特在售產品的出廠價格。
根據通知顯示,伊力特將特級甲等酒(王酒系列及同等產品)上調10元/500ML;特級酒(老窖系列及同類產品)上調4元/500ML;優級甲等酒(老陳酒系列及同類產品)上調3元/500ML;優級酒(特曲系列及同類產品)上調2元/ 500ML。
洋河近日也對外發布公告,自7月1日起上調了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出廠價及終端供貨價。其中,在出廠價方面,海之藍每瓶上漲4元,天之藍上漲6元,夢之藍系列分別上調5元和10元。在終端供貨價方面,海之藍每箱上漲60元,天之藍上漲100元,夢之藍M9價格上漲了600元。
另外,在此輪漲價中,酒鬼酒也參與其中。根據資料顯示,自7月15日起,酒鬼酒對52度高度柔和紅壇和紫壇酒鬼酒分別提價22元、20元,且只提出廠價,終端價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古井貢、西鳳酒等也發布了產品調價通知。而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則是做出了停止發貨的舉動。
根據五糧液酒類銷售有限公司下發的《關于暫緩接受52度新品五糧液訂單的通知》顯示,從6月23日起暫緩接收500ml裝52度新品五糧液酒(普五)訂單,具體恢復接收訂單時間待定。
對于上述白酒企業的舉措,行意互動創始人、中原基金執行合伙人晉育鋒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輪白酒行業復蘇不具備普遍性,而是一種結構性復蘇,僅有貴州茅臺、五糧液等一線名酒銷售向好,而非所有白酒都出現了復蘇。因此,酒企在選擇漲價時要謹慎而為之。
晉育鋒表示,酒企漲價選擇的時間節點包括春節前后、淡季6月-7月份。首先,春節是白酒的傳統銷售旺季,經銷商大力銷售,因此春節前漲價帶來的影響,會因為銷售好而被經銷商接受。春節后漲價,酒企也是抓住了經銷商庫存少,有進貨需求。而選擇淡季漲價,特別是中秋前一個月漲價,企業則是想刺激經銷商提前打款進貨。
也就是說,漲價帶給企業的是利潤的高增長,而在不同的時間點漲價,目的就是刺激經銷商的進貨熱情,讓經銷商手中的資金“吸進”酒廠。
對此,晉育鋒呼吁酒企不要通過新一輪的漲價,吸引經銷商打款的同時,再向市場壓貨,這種行為是要不得的。
“酒行業并未真正復蘇,因此,酒企在漲價前應該看清終端需求的真實變化,再決定是否漲價,總之,不看好此輪酒企漲價。”晉育鋒如此表示。
企業有業績壓力?
“一線名酒的量價齊升,雖然帶動了部分酒產品的價格上漲和銷量增長,但是這輪白酒復蘇的盛宴主要集中在一線名酒和區域名酒身上,對于多數酒企來說,日子相對難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如此表示。
通過記者的調查顯示,目前屬于白酒銷售淡季,市場上除了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以及地方區域名酒銷售向好外,其它白酒的銷售在淡季表現一般。而此輪白酒漲價潮的背后,雖然有原材料、包裝材料等成本上漲因素,但是,多數酒企的漲價背后,則是為了經銷商手中的“銀子”,以漲價刺激經銷商打款,以滿足企業業績增長的需求。
不過,在消費升級影響下,白酒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行業兩極分化是不爭的事實。龍頭企業的業績增長有現貨市場的支撐,但是缺乏品牌知名度的酒企,則面臨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漲等壓力。因此,白酒行業深度洗牌的日子已經不遠。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18日,滬深兩市共有6家白酒企業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ST皇臺預計中報業績減虧,青青稞酒預計凈利潤略減,而老白干酒、古井貢酒、順鑫農業3家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增公告,而洋河股份則發布的是業績略增公告。
查閱上述公司業績預告顯示,古井貢酒預計2018年1月份-6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82333.49萬元-93311.28萬元,同比增長50%-70%。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古井貢酒表示,本期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為營業收入的增加和產品銷售結構上移所致。
“產品調價以及銷量增長是酒企業績增長的兩大因素,而接下來的中秋、國慶銷售對于上市公司三季度甚至全年業績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此輪白酒漲價潮的背后,不排除酒企為了業績而做出的無奈之舉。當然,對于部分企業來說,漲價的另一方面則不想與同梯隊的酒企的距離拉的太大,雖然銷售一般,但價格不能一般,故而也有提價的需求。”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酒企漲價也要結合自身銷售而定,不要盲目跟風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