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7月1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還對此次降準進行補充發言。他表示,今年上半年,金融總量適度增長,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取得顯著成效,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范。
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進一步增強金融體系和金融服務的適應性、普惠性。
供給側改革
加大對民營等領域的金融支持
同時,我們回顧2021上半年可以看到,企業貸款合同平均利率為4.41%,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小微企業新發貸款合同利率5.18%,分別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個和1.06個百分點,制造業貸款合同利率4.13%,比上年同期低0.25個百分點。企業中長期貸款規模同比多增1.77萬億元,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制造業、基礎設施業,除房地產以外的服務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穩固。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也指出,總量上,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結構上,要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價格上,要鞏固貸款實際利率下降成果,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強調“貨”、“幣”匹配
維持貸款利率下降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降準可以向銀行體系釋放穩定、無息的長期資金,既可以緩解銀行長期流動性瓶頸,加大銀行信貸供給能力,還可以直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推動銀行在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小微企業提供信貸過程中,控制包括各項收費在內的綜合融資成本,力爭下半年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
增大供貸
減輕企業成本上升壓力
近年,酒行業都面臨了哪些問題呢?
首先是酒企,需要直面擴產、技改、創新品牌、包材緊張等帶來的成本壓力,僅在貴州就有十數家醬酒企業公布了其產能擴張計劃,并且隨著近幾年包材成本上升,被迫宣布漲價的產品不在少數;其次,白酒行業長期缺乏優質資本的注入,融資壓力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特別是醬酒,更是以投入大,回本時間線長著稱,其壓力更是比同規模其他酒企更高。
而對于經銷商,資金的缺乏會直接導致供應鏈斷裂,在現代流通業發展趨勢下,也需要資金進行渠道、網絡和倉儲物流方面的升級建設,以提高市場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而上面提到的幾個重點,都和白酒發展的窘困現狀對應上了。
現在,投資資本增加、企業貸款利率下降、對實體經濟的扶持,無一不在向我們表達一個信號——利好白酒。因為此次降準,是在穩定“貨”的情況下,增加市場中的“幣”,使“貨”與“幣”相匹配,防止“空氣貨幣”在市場中橫沖直撞,引發泡沫爆炸。
此前有經濟學家表示:在我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之下,消費行業是未來增長最確定的,并且在高端消費品里面,像白酒、醫藥、食品飲料等一些品牌消費值得期待。
降準來了,對于頭部來說,不僅會讓茅臺、國窖、夢之藍、水井坊、青花汾、青花郎這些高端品牌,在迎來更加寬松的環境和更多的關注后加速成長。對于次高端品牌來說,既是一場甘霖,也是一場博弈。降準帶來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等問題,將推動行業整體價格上移。次高端陣營是堅守剛打好的價格陣地,還是隨波上揚,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原標題:降準之下的機遇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