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不是一個順利的年份,但在逆境中,往往會有更大的反轉。下文,我們將通過對魯酒現狀的梳理,來講講魯酒2020年的故事。
內外雙壓,品牌名利場的“弱者”
魯酒正面臨著內外雙重壓力的包圍。對內,魯酒占據主要優勢的中低端內部競爭加劇,不少本地酒企極力盤踞在本地,領地意識強;對外,山東自2000年后,逐漸淪陷成為一線名酒的集結地,茅五洋、瀘州老窖、劍南春、以及各區域品牌等均在山東形成了強勢的地位。形成這樣的格局,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魯酒分毫不曾預料的。
上世紀80-90年代,是魯酒的巔峰時期。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魯酒占據了中國白酒市場的半壁江山。
資料顯示,1996年的成都糖酒會上魯酒猛烈的宣傳攻勢一度將對手目瞪口呆,魯酒“標王”事件也讓中國白酒市場蔓延出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但成也“標王”,敗也“標王”。
90年代中期之后,魯酒集體走向下滑路。2000年后,魯酒才開始慢慢走出陰影,然而至今仍是心有余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絕大多數的魯酒企業都甘愿做池中之物,盤踞一隅,并沒有拓展全國市場的雄心壯志。
但值得肯定的是,魯酒一直在尋求突破,不管是以景芝帶頭引領的芝麻香復興,還是近年來“魯酒振興”的號召都能證明,但魯酒在各地雄霸一方,自產自足的狀態已經根深蒂固,很難改變?赘矣谇,瑯琊臺于青島,古貝春于德州,趵突泉于濟南,云門春于濰坊……大池塘里的小魚和小池塘里的大魚,眾魯酒企業心甘情愿的選擇后者,并且在各自的區域市場內做得風生水起,獨放光彩。
再來看外來名酒對山東市場的深耕。首先是茅臺在高端酒領域那是絕對的霸主級別,山東是茅臺除廣東外的第二大省外市場,值得注意的是茅臺醬香系列酒公司2018年在山東的銷量突破10億,那么保守估計,2019年,山東市場上茅臺系的產品銷量應該在50億左右。
除茅臺外,洋河在山東2018年的銷量在30億左右,結合洋河的市場表現,這一數據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此外像瀘州、劍南春、舍得、習酒等在山東市場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反觀山東本地品牌,表現卻十分平平,保持在5-30億之間。
魯酒“振興”與產區“靡局”
近年來,山東省相關政府部門也意識到魯酒產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018年6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關于加快培育白酒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實施白酒品牌提升計劃,加強品牌梯次培育,培植2家主營收入過百億元的全國白酒領袖品牌,培植5家企業主營收入過30億元全國白酒知名品牌,培植20家企業主營收入過5億元全國白酒區域品牌。
這項通知直接反映出山東白酒品牌的繁榮局面,事實上,魯酒不同歷史上形成過“四大家族-八大金剛-九大集團”的格局,因此擁有了景芝、花冠、國井、泰山、蘭陵、古貝春、云門、瑯玡臺、趵突泉、景陽岡等知名品牌,這些企業分別承擔著政府的“培植”期望。按照以上目標進行估算,魯酒產區整體產值將提升為450億元以上,將成為繼川酒產區、黔酒產區之后的第三大產區。
“如果從產能來看,魯酒曾連續十年位列首位,如今也依然保持前三,但從價值看,魯酒400多家注冊企業總營收僅有200多億元。”據泰山酒業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魯酒產區要實現翻一番,這個任務會很艱巨。”事實亦是如此,時過兩年,在魯酒振興的大背景下反觀魯酒產區的發展,其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產區中的企業仍未實現從量到質的突破,與同時期提出豫酒振興的河南相比,在標桿企業的培植上仍未落實。
“不是魯酒產區慢了,是其他產區太快。”有專家指出,在白酒集中化的大勢下,產區的集中化是重中之重,“從理論上將,產區的工程是一個浩大且系統的工程,需要政府牽頭、企業協同才能實現。與川酒全國行、仁懷產區神州行相比,魯酒產區缺乏真正的組織和領袖,難以達成抱團,所以在推廣之中逐步喪失了表達權。”
誰是魯酒王?
至今魯酒缺乏“茅臺之于黔酒”、“五糧液之于川酒”、“洋河之于蘇酒”、一家獨大的、真正的領頭羊,有實力與其他省酒一較高下的標桿企業。日前,山東省食品工業協會發布了“2019年度山東省白酒企業綜合實力30強”名單,山東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名列榜首,山東景芝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瑯琊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花冠集團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位列前五。
誰是真正的魯酒王?這個問題,與魯酒的每個企業息息相關。魯酒的發展格局,由四大家族、到八大金剛,再演變到如今的九大家族,一方面說明了魯酒抱團發展的意識增強,另一方面,也證實了魯酒企業之間差距還未全面拉開的事實。
近年來,隨著魯酒企業在品質、品牌、營銷上的進一步突破,我們不僅看見了魯酒代表企業們已經完全擺脫偏安一隅的狹隘想法,開始不斷向外輸出魯酒品牌故事。魯酒代表性企業無不從品質與產品、形象與品牌、市場與營銷、醬酒等多維度著手,尋求結構性和戰略性的個體增長,這是魯酒集體表現出的閃光點。
但剖析內部,魯酒代表企業之間,一是彼此之間發展有差別,但層次劃分不明顯;二是扎實的根據地市場。大多魯酒領軍企業都做好了自己的根據地市場,主要的市場份額也來源于此,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在根據地市場基礎上有向周邊拓展,但吃下全省的品牌尚未出現。再看具備潛力成為魯酒王的企業中,景芝堅持走芝香個性化道路,成功以數字化營銷出圈;花冠主打魯雅香,在品牌塑造方面成功打造出多個行業IP;而扳倒井盡管在白酒板塊稍落后于景芝與花冠,但綜合實力卻是最強,其潛力不可小覷。
魯酒具備一定的實力,只是品牌成長速度與對龍頭的期望值有一定距離。相比于其他板塊,魯酒領軍團中單家企業的品牌力還有待提升。
品牌成長是龍頭企業亟需提升并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對于魯酒企業來說,寡頭名額有限的情況下,誰將占得先機,成為真正的魯酒王或許才是魯酒走出山東、魯酒產區發展的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