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年多的調整期,中國的葡萄酒市場迅速增長,尤其是進口葡萄酒的持續發展,令許多國內的白酒經銷商都在嘗試做進口酒。國內葡萄酒市場尚處格局重構、規則重樹、座次重排較混亂的局面,這個市場是否能穩步發展,國產酒與進口酒誰能笑到最后?
OEM大賣預示消費升級,中國葡萄酒市場兼具消費力與潛力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喝葡萄酒,甚至形成飲用葡萄酒的習慣。而這一點在OEM市場表現的極為明顯,近幾年低端OEM葡萄酒價格屢創新低,眼看著已經擊穿了底價,很多經銷商認為OEM已然成為紅海市場,沒必要再投入資源。但實際上,不少OEM的經銷商依然活得很好。
成都朗云有限貿易公司蕭欽月曾向葡萄酒財經記者表示,“消費升級是消費結構的升級演變,很多消費低端OEM葡萄酒的客戶是過去根本不喝葡萄酒甚至不喝酒的人,從不喝酒到喝點酒,這本身就是消費結構的演變和升級。”
2017年3月,世界知名酒展法國vinexpo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葡萄酒市場銷售額將達217億美元,超過法國和英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進口酒與國產酒,你應該把誰放進“碗里”
上述現象和觀點無疑可以證明,盡管前路漫漫、有艱難險阻,但中國葡萄酒市場依舊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那么,如果進口酒與國產酒同在一個鍋里,你會把誰放進“碗里”?
據海關數據,2017年1月至5月,國內進口葡萄酒2.63億升,同比增長8.53%。而國產葡萄酒從2013年開始,已經連續4年產量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1月至5月,中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38.0萬千升,同比下降8.9%。
國產葡萄酒雖然在產量上有所下降,發展也不如進口葡萄酒迅猛,但其在國內葡萄酒市場的分量依舊不可小覷。張裕、長城、威龍等國產葡萄酒品牌,依然在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此外,中國精品酒莊的表現也令人欣喜。怡園酒莊、銀色高地、迦南美地以及觀蘭酒莊早已被世界級的釀酒師所認可,在國際市場上獲獎無數。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有多家國外葡萄酒巨頭看好中國的釀造環境與市場,在中國投資建酒莊,其中包括拉菲羅斯柴爾德集團與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分別在山東、寧夏等地建立酒莊,準備出口到全世界。
如何瓜分這塊“大蛋糕”,中酒展以產品與思考助力抓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