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酒類市場延續穩步向好發展趨勢,產銷規模繼續擴大,進口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流通價格持續上漲,行業整體效益明顯上升。飲料酒企業數量顯著減少,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一、市場規模
酒類產量總體小幅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酒類生產企業完成飲料酒總產量4985.3萬千升,同比增長0.9%[1]。其中,啤酒生產企業完成產量3812.2萬千升,同比增長0.5%,結束連續4年產量下降走勢;白酒產量871.2萬千升,同比增長3.1%,增幅較上年收窄3.8個百分點;葡萄酒產量62.9萬千升,同比下降7.4%。
酒類銷售平穩較快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酒類生產企業累計完成飲料酒銷售收入7609.9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與上年持平。商務部監測酒類流通樣本企業飲料酒銷售額同比增長7.5%,其中,白酒和啤酒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1%和2.1%。
企業數量顯著減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飲料酒生產企業數量2427家,較上年減少223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1445家,較上年減少148家,近10年來企業數量首次減少;啤酒生產企業數量415家,較上年減少32家,企業數量連續5年減少;葡萄酒、黃酒和其他酒生產企業分別為212家、115家和240家,較上年分別減少32家、6家和5家。
二、區域結構
白酒生產向西部集中。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產量東、中、西部地區占比分別為22.9%、25.2%、51.9%。其中,東部和中部地區占比分別較上年縮小1.3和9.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擴大10.8個百分點,白酒生產向西部集中。白酒產量前五省依次為四川、江蘇、湖北、北京、安徽,產量占比分別為29.9%、5.8%、4.7%、3.9%、3.6%,累計占比47.8%,較上年縮小15.9個百分點。
啤酒產區產量基本平穩。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啤酒產量東、中、西部地區占比分別為50.9%、25.3%、23.8%。其中,中部地區占比較上年縮小1.8個百分點,東部和西部地區分別擴大0.1和1.7個百分點。啤酒產量前五省依次為山東、廣東、河南、浙江、四川,前五省產量占比分別為12.4%、10.2%、6.7%、6.2%、5.8%,累計占比41.3%,較上年縮小2.2個百分點。
葡萄酒東部產量占比繼續擴大。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產量東、中、西部地區占比分別為51.8%、22.9%、25.3%。其中,東部和西部地區占比擴大6.2和1.9個百分點,中部占比縮小8.1個百分點。葡萄酒產量前三省依次為山東、河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量占比分別為41%、16.9%、10.5%,累計占比68.4%,較上年擴大1.4個百分點。
三、市場價格
市場價格保持上漲。2018年,中國酒類市場價格延續上年上漲走勢。據商務部監測,全國酒類單品批發、零售均價同比分別上漲7.4%和8%。其中,啤酒單品批發、零售均價同比分別上漲17.1%和22.3%;白酒單品批發、零售均價同比分別上漲0.8%和0.9%;葡萄酒單品批發、零售均價同比分別上漲5.2%和0.7%。
四、進口市場
進口總量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中國酒類進口總量237.3萬千升,同比增長51.6%;進口總額56億美元,同比增長18.1%。其中,啤酒進口量、進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4.7%和20.5%,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3.9和7.8個百分點;葡萄酒進口量同比下降7.3%,進口額同比增長6.5%,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15.4個百分點。
五、行業效益
行業效益維持高增長。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飲料酒生產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5.3%。其中,白酒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0%,增速較上年回落5.8個百分點;啤酒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6%(上年下降9.8%);葡萄酒、黃酒利潤總額同比分別下降9.5%和7.2%。
2019年,中國經濟繼續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酒類企業不斷創新轉型,產業結構加快升級,酒類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