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掙錢的時代似乎一去不返,外企巨頭也不得不在市場競爭中掙扎以求不被淘汰。
外企適應新常態
中國歐盟商會在今年6月初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使得在華歐洲企業面臨挑戰,大約有1/4的公司計劃裁員,近1/6稱2014年的收益出現下跌。
這份名為《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5》的報告,是中國歐盟商會對541家公司進行的調查匯總,其中既包括機械、消費方面的家族企業,也包括巴斯夫(BASF)這樣的跨國巨頭。該報告顯示歐洲企業仍然看好中國,但它們也在重新考慮公司政策。
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這也意味著此前將中國市場視為公司增長主引擎的外企們必須適應這一新的局面:躺著掙錢的時代似乎一去不返,外企巨頭也不得不在市場競爭中掙扎以求不被淘汰,這或許是它們理解和尊重中國市場的第一步。
正如中國歐盟商會主席約爾格·伍德克所說,“從規模來看,中國實在太重要了,從潛力方面而言也依然如此,沒有第二個中國在候場。”
水井坊終止23億元白酒項目 中產階級成帝亞吉歐扭局關鍵
反腐重擊之下:洋酒巨頭重構中國市場
擁有健力士(Guinness)、尊尼獲加 (Johnnie Walker)和斯米諾(Smirnoff)三大品牌產品的英國企業帝亞吉歐(Diageo)一向熱心于投資新興市場,但如今,這一世界酒業巨頭在中國市場似乎遇到了麻煩。
日前,四川水井坊(*ST水井,600779.SH)公告稱,公司決定停止投資23億元的成都邛崍“中國名酒工業園”項目。6月19日,水井坊公關負責人袁一葦在對時代周報記者談及項目停止的原因時稱,目前白酒行業環境未有根本好轉,水井坊生產、經營依然面臨較大困難,繼續按照原計劃投資并完成 “邛崍項目”對公司影響較大,因此不得不終止邛崍項目。
帝亞吉歐在2013年全資控股水井坊,當時,這一投資被視為帝亞吉歐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的重要標志。但從2013-2014年間,水井坊銷售業績下滑78%,并因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這迫使帝亞吉歐采取“止血行動”— 對水井坊減記2.64億英鎊(約合27.46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水井坊只是帝亞吉歐在中國所面臨挑戰的一部分。帝亞吉歐在2014年發布的一份年度業績報告中坦承,帝亞吉歐在中國銷售額下降14%,導致整個集團的凈銷售額減少11億英鎊,帝亞吉歐方面將業績下滑歸結于“受到反腐政策的影響”。
盡管各項數據顯示帝亞吉歐在中國市場前景不妙,但帝亞吉歐官方似乎仍然充滿樂觀情緒。“整體來看,高端烈酒市場的發展依然受到挑戰,但我對中國的中長期發展趨勢很有信心”。帝亞吉歐總裁伊凡·梅尼斯此前公開表示。
洋酒巨頭跨界白酒“水土不服”
水井坊此次終止的項目源于2011年。當年2月,水井坊決定在成都邛崍“中國名酒工業園”內投資實施公司新產品開發基地及技術改造項目,該項目包括占地1200畝的名酒工業園區和525畝食品工業園區兩部分,包括建設年產2.8萬噸的基酒釀造設施和10萬噸的儲酒設施。建設工期為5年,總投資22.83億元。
但隨著“八項規定”的出臺,白酒行業陷入“寒冬”。2013年7月23日,水井坊宣布,因宏觀形勢及市場情況發生較大變化,公司決定“暫緩”邛崍項目的建設。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截至2014年12月31日,該工程曲酒項目一期一區已完成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并投入使用3.08億元。但隨著今年6月10日水井坊一紙公告,這一工程正式宣告終止。
項目終止的背后則是水井坊近兩年來嚴重虧損的現實,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從2005年起,帝亞吉歐逐漸開始對水井坊進行股權收購,2013年7月,帝亞吉歐100%控股全興集團,并將全興集團更名為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團公司,從而正式成為水井坊的實際控制人。
但水井坊財務年報顯示,帝亞吉歐入主水井坊的2013年,水井坊虧損達到1.54億元,2014年更是虧損4.18億元。這迫使帝亞吉歐在2014年7月對水井坊進行高層大換血。曾任帝亞吉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的陳壽祺替代黃建勇成為新任董事長,同時,多名董事及高管被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