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家白酒上市企業年中報來看,多數企業業績增勢喜人。梳理各白酒企業半年報不難發現,在各大企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有的企業增速明顯,營收漲幅高達3位數。
這不僅增加了酒行業從業者的信心,也引發了業內關注,在醬酒熱的大環境下,清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特定香型白酒,哪一個會成為享譽全國的新勢力?畢竟與醬香型白酒部分省份熱銷不同,濃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有著遍及全國的市場占有量,而部分特定香型更是如黑馬般快速崛起。
01、酒業格局穩中生變
數據顯示,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收1660.05億元,同比增長21.37%;合計凈利潤591.7億元,同比增長20.93%。除順鑫農業、皇臺酒業、金種子酒三個酒業公司出現虧損外,其他公司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
通過各大上市公司半年報不難看出,盡管醬酒是當前最大的熱門,但以醬酒的代表企業貴州茅臺半年報顯示,其營收同比漲幅為11.68%,凈利潤同比漲幅9.08%,均遠低于平均增幅。
再看看營收與凈利大幅增長的其他香型企業。山西汾酒營收增幅75.51%,凈利潤增幅117.54%;舍得酒業營收增幅133.09%,凈利潤增幅347.94%;水井坊營收增幅128.44%,凈利潤增幅266.01%;酒鬼酒營收增幅137.31%,凈利潤增幅176.55%。
在幾個增幅較為突出的企業中,濃香型有兩家,即舍得和水井坊,清香型汾酒在列,馥郁香型酒鬼酒在列。
不過,這些增幅突出的企業基數較低,酒鬼酒營收僅為17.14億元,水井坊的營收18.37億元,凈利潤增幅高達347.94%的舍得酒業,凈利潤僅為7.35億元,這與貴州茅臺營收490.87億元、凈利潤246.54億元,五糧液營收367.52億元、凈利潤132億元相比較,有著很大差距。
大量調研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的酒水經銷商都代理了一款甚至多款醬酒產品,且價高利大。但從半年報看,醬酒熱對市場影響不是太明顯。
信達證券分析師認為,醬酒發展勢頭不減,濃香酒表現穩定。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指出,國內白酒市場消費總量并沒有快速增長,醬酒熱對于白酒消費的實際擠占影響并不小。不過,目前除茅臺外,醬酒企業和其他香型酒企相比,一方面,規模和品牌影響力還處于上升期,因此對其他香型頭部酒企的影響并不大;另一方面,本輪白酒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主要來自產品結構的升級帶動。
申萬宏源證券指出,中長期看,高端酒是兼具高確定性和高景氣度的優質賽道,量價齊升趨勢明顯。次高端仍是高成長性賽道,且價格帶的分層會不斷深化。他們看好高景氣優質賽道(高端+次高端)及自身品牌力強且管理與團隊優秀的頭部企業,首推山西汾酒,重點推薦貴州茅臺、洋河股份、五糧液、瀘州老窖。
02、新勢力會是誰?
今年以來,在“醬酒熱”之下,很多人在分析各香型的未來走向。
首先,呼聲最高的依然是醬香型。以河南為例,有數據顯示,2020年河南醬酒的流通規模已經超過200億元,超越濃香成為河南白酒消費的第一大香型。
酒圈盛傳,喝慣了醬酒,就喝不了其他香型的白酒。信達證券認為,這種觀點從產品力和品牌力兩個角度對醬酒的消費特征進行了詮釋。從產品力講,醬酒因“三高三長”的釀造工藝,在“留香”和“去害”方面做到極致,從而使得消費者飲用時的口感、體感,飲后的舒適度都非常不錯,此為“回不去的味道”。從品牌力講,社交活動是白酒需求很大一塊應用場景,茅臺占據了白酒行業最高的價格帶,代表了最好的品牌和最高的品質,從社交屬性上講,確實也存在“回不去的價格帶”。
因此,他們指出,從清香到濃香再到醬香,不是一個簡單的香型自然輪回,而是醬香酒極致產品力和茅臺所代表的超高品牌力的體現。早期醬香品類因醬酒耗糧率高、重資金投入等原因,發展較其他主流香型緩慢。隨著需求端持續的消費升級,供給端在茅臺的引領、行業自律和資本助推下,醬酒將取得更加長遠健康的發展。
從這一點看,貴州茅臺、郎酒、國臺等都在其中。
也有人表示,醬香(概念)不具備可持續性,如果公司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長期來看不具備持續增長的基礎。另外,醬酒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渠道熱、消費冷的現狀,酒企真正的動銷難以被驗證。由此,相關企業亦應警惕高庫存風險,其他香型企業亦有相同狀況。
其次,清香型期盼值與日俱增。
盡管清香型白酒目前的市場份額不如濃香和醬香,但是隨著近年來 “汾老大”業績的迅速增長,由汾酒所帶動的清香復蘇也越來越進入到行業的關注之中。
原山東白酒工業協會會長黃業立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從發展形勢看,清香型白酒出彩的機會很大。
對此,阿里集團酒水事業部總經理左清河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他看來,清香型是最接近國際香型和國際消費習慣的,更有助于打開白酒國際市場。同時,清香型白酒清爽、順滑的口感,更容易被新一代消費者所接受。
再次,基數龐大的濃香型不會動搖。
這種呼聲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今年上半年,19家白酒上市公司貢獻的1536.35億元業績中,濃香企業以836億元占據著絕對優勢。
白酒趨勢發展咨詢專家黃長北指出,在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濃香強勢龍頭品牌的引領下,在舍得酒業、水井坊、今世緣、金徽酒、迎駕貢酒、口子窖等“后浪”品牌的推助下,濃香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被譽為酒圈子里“怪才”的釀酒大師張金修則告訴《華夏酒報》記者,未來的發展主流一定還是濃香,從過去到現在,以川酒為主的名酒企業正在發力。
他指出,清香型白酒雖然也在發力,但是所針對的消費人群和市場占比方面,與濃香型白酒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醬香風頭蓋過濃香的局面下,平安證券指出,濃香的龍頭地位并不會被醬香完全取代,濃香型白酒憑借其多年來積累的品牌、渠道、營銷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在醬香熱下依舊會維持一定的市場份額,原因在于濃香產業矩陣穩定,名酒數量龐大;濃香型白酒口味接受度高,適宜宴請場景;濃香型白酒中低端市場盤穩固,難被取代。
智邦達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健認為,中國白酒未來的發展中,清香、馥郁香等具有完整獨特工藝、品牌資產、文化血統的品牌會有新的機會。
新時代賦予中國白酒新的使命,消費升級開啟白酒新的征程,不論哪個香型,在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基本原則下,定會取得長足發展。(原標題:透過香型看發展,格局微變中哪些酒業新勢力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