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葡萄酒企業的多路突圍,反映出各自對葡萄酒市場需求和未來走向的不確定。
進口葡萄酒正以迅猛復蘇的方式涌進國門。今年1-7月,海關統計顯示,葡萄酒進口量總計3.5億升,進口額13.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和22%。經過6月單月瓶裝酒進口額同比下降后,進口酒開始高歌猛進。
與之相反,國產葡萄酒的業績普遍下滑。據記者統計,8家以葡萄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6家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作為非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有的營收減少,有的銷量下降,有的則虧損加劇。
高端酒復蘇緩慢、原瓶進口葡萄酒均價多為下降,國產葡萄酒老大張裕重啟中低端戰略:中秋前夕推出小包裝的果味加汽葡萄露酒“小葡”,以不足20元的零售價進入細分市場,鞏固并做大規模。
不僅是張裕,國產葡萄酒企業正集體使出渾身解數突圍。有的兩條腿走路:除了國產葡萄酒,也賣進口葡萄酒;有的拋售國內高端葡萄酒莊,如中國食品;更多的企業布局多酒種或其他產業,逐步退出葡萄酒或作為副業,如ST皇臺、新絲路文旅、通葡股份。
不同的突圍之路,反映出國產葡萄酒企業對市場需求判斷出現了分歧。
張裕重啟中低端戰略
“在限制‘三公消費’前,張裕的中高端產品曾占到總銷售額的76%,其余才是零售價60元以下的產品。”近日,在新品“小葡”的新聞發布會上,張裕副總孫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前對中低端產品關注不夠。
張裕剛落成的國際葡萄酒城,灌裝能力高達1.5萬瓶/小時的德國克朗斯生產線,PE瓶包裝、275ML容量的小葡正下線。市場零售價13.8元,這是張裕目前售價最低的飲品。
重拾15元以下價位段,記者發現,張?康牟⒉皇莾r格戰,而是推出新品。
孫健告訴記者,小葡的果汁均來自煙臺產的蘋果、葡萄濃縮汁,目前張裕的“大蘋果香檳”原料就有自產蘋果。
那么,以葡萄酒為酒基的小葡是預調酒嗎?目前,預調雞尾酒尚缺統一的行業標準,通俗的說法是,預調酒RTD(Ready-to-drink)是由果汁配合基酒、預先調配好的酒精度3-7 度的含酒精飲料。博思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預調酒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將預調酒分為Spirits-based RTDs(烈酒為基酒)、Malt-based RTDs(啤酒為基酒)和Wine-based RTDs(葡萄酒為基酒)。從全球來看,以烈酒為基酒的預調酒占據主導地位。
記者注意到,不論是張裕推出以葡萄酒為酒基的小葡,還是山西汾酒以白酒為酒基的自調酒,都力避“預調酒”。有業內人士稱,預調酒龍頭企業百潤股份業績出現斷崖式下滑,以及預調酒企業對香精香料的普遍使用,讓新入者紛紛“避嫌”。
不管叫不叫“預調酒”,小葡并不是廣告所說加了果汁的“葡萄酒”,當然和半汁葡萄酒也不沾邊。國家已廢止1994年制定的《半汁葡萄酒》行業標準,中國國標和國際葡萄、葡萄酒管理局(O.I.V)的規定接軌:葡萄酒只能由100%的新鮮葡萄或葡萄汁經生物發酵制成。
準確地說,小葡屬于配制酒里的露酒。按國標GB2758-2012,發酵酒的配制酒是“以發酵酒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加工制成的,已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 國家標準GB/T 27588-2011露酒規定,以蒸餾酒、發酵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或藥食兩用(或符合相關規定)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已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此類配制酒進口酒企業已捷足先登。2014年,歐洲葡萄酒巨頭卡斯黛樂集團的“菲嘗(VeRy)”系列果味酒在國內上市,其中一款為“西柚味葡萄配制酒”。之所以遠未普及,和進口關稅太高有關,187ML的塑料瓶菲嘗售價48元。
這恰恰給了國產葡萄酒企業商機。“在葡萄酒中加入水果的飲用方式在國際上很流行,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伊比利亞半島。”葡萄酒專家陳莊說。據孫健介紹,在香港和美國超市,一瓶酒標價超過10美元的很少,所以國內首家推出的果味加汽葡萄露酒,價位對標牛奶、啤酒、果汁,且挑選有快消品經驗的經銷商來做。
“未來三年,張裕要將小萄打造成中國消費者喜愛的‘低度時尚大單品’。” 張?偨浝碇芎榻f,新投產的生產線可實現小葡年產能3萬噸/年。上半年,張裕已完成營業收入27.5億元,目標是今年營收不低于46億元。
國產葡萄酒企業“不務正業”
上半年,8家以葡萄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有6家葡萄酒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連龍頭企業張裕也不例外,其營收同比下降2.57%。
據記者了解,隨著國內葡萄酒市場的變化,葡萄酒上市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一條路是同時發展其他產業,甚至轉行。
通葡股份,到2017年已有80年的建廠史。這家中國野生山葡萄酒的創始者大舉進軍醫藥行業。公司成立了從事醫療產業投資的子公司,擬出資2億元與吉林省投資集團設立醫藥產業基金,本月,通葡股份公告以1億港元收購了從事干細胞領域研發生產的麥迪舜醫療集團(海外)有限公司。
上半年,通葡股份的凈利潤僅200來萬元,同比下降近50%。盡管通葡股份收購了電商平臺后半年的營業規模有2億多元,但葡萄酒的營收已萎縮至3500萬元,華北、華南、西北、華東,甚至老根據地東北的銷售規模均同比大幅下滑40%以上。
新華聯不動產控股的新絲路文旅前身是金六福投資,旗下擁有香格里拉酒業和玉泉酒業。2015年,這家酒類生產企業把主業擴展到文化旅游和博彩業并改名,隨后收購了韓國黃金海岸51.5%股權,涉足韓國博彩業。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之后,新絲路文旅的酒業持續下滑,今年上半年,其葡萄酒營收同比下降30%。
ST皇臺開始轉行。該公司切入番茄業后實現營收翻倍,上半年為6300萬元,但傳統產業葡萄酒僅有158萬元。由于所產番茄醬全部外銷,價格先高后低,加之營業成本和“三費”大幅增長,ST皇臺轉行后虧損加劇。
另一條路是圍繞葡萄酒主業,國產葡萄酒企業做起了進口酒生意。
張裕帶頭,2006年成立先鋒酒業賣進口葡萄酒。去年,該公司相繼控股和收購西班牙愛歐集團和法國蜜合花酒莊。張裕提出,進口酒要占到業務量3成。今年8月底,孫健告訴記者,公司很多精力將放在被收購企業產品在國內的銷售。
緊隨其后邁出并購步伐的是威龍股份。7月,威龍股份發布公告稱,其投資設立澳洲子公司擬在澳大利亞收購優質的葡萄園,以保障原料供應。上半年,威龍股份實現營收3.7億元,是葡萄酒營收實現正增長的兩家上市公司之一,增長主要來自于消費發達的華東市場。但其8.8%的葡萄酒同比增幅遠低于進口酒增速。
通天酒業是另一家業績實現增長的葡萄酒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35%,主要得益于占營收一半以上的甜葡萄酒。通天酒業總裁王曉鳴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1.78億元的營收成績單并沒有回到歷史最好水平。公司計劃在香港成立貿易公司,加大進口葡萄酒力度,同時向海外推銷中國葡萄酒,同時考慮海外并購酒莊。
國產葡萄酒企業的多路突圍,反映出各自對葡萄酒市場需求和未來走向的不確定。
張裕在董事會報告中稱,國內葡萄酒行業高端產品需求仍較為疲軟,消費需求在部分地區開始出現溫和復蘇。適合大眾消費、節假日銷量較大的中低檔葡萄酒表現較為平淡。
享受到大眾化產品增長紅利的通天酒業認為,目前葡萄酒消費主要以大眾化中、低端產品為主要目標,市場消費已回歸理性。
上半年,中葡股份營收、利潤雙降,主戰場新疆的銷售規模同比大幅下滑60%以上。其認為國內經濟增速下滑,消費市場需求萎縮。
但8家葡萄酒上市企業一致認同:進口產品對葡萄酒全產業鏈形成巨大沖擊,給國產葡萄酒企業帶來壓力。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果露酒分會秘書長王祖明對記者說:“中國葡萄酒市場潛力還很大,不論從事國產葡萄酒還是進口葡萄酒的企業,遠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彼此尚有較大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