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今年股價突破400元,甚至一度沖破500元大關。市面上,雖然茅臺嚴格控價,可53度飛天茅臺一瓶難求,市價達到1700元左右的高位。
與茅臺一起,五糧液、國窖1573等高端白酒價格也水漲船高。國內白酒公司也一掃前幾年陰霾,露出了久違的微笑。A股市場的18家上市白酒企業中,17家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均為正數,15家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同比正增長。“茅臺”們漲價了,酒廠也賺錢了,“限酒令”又來了。自2016年以來,浙江、黑龍江、吉林、江蘇、湖南、安徽等等省份相繼出臺公務接待禁酒令,今年8月份茅臺老家貴州省出臺“最嚴禁酒令”,9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9月7日保監會也發布“禁酒令”,成為首個加入公務禁酒陣營的中央部委機關。本輪升級版“禁酒令”規定,公務活動一律不準飲酒,包括私人自帶酒類,比之前的“工作日中午不準飲酒”更為嚴格。
這波“禁酒令”對復蘇當頭的白酒無疑是當頭棒喝,特別是貴州省在茅臺被熱炒的時點出臺“最嚴禁酒令”,被解讀為給茅臺降溫。但分析人士認為,“禁酒令”影響有限,隨著消費升級,白酒消費主力已經從公務接待轉向商務接待和大眾消費。受“禁酒令”影響,茅臺等白酒股價短暫受到影響,但只是打個噴嚏并沒有感冒發燒。影響白酒價格,特別是高端白酒價格的根源是“面子”文化、“送禮”文化和“酒文化”,是幾千年來形成的社會風氣。
如今大肆公開的公務接待之風已經不存在,但愛面子、講排場的風氣依然在,酒文化依然盛行。國內經濟發展,社會財富積累達到一定高度,社會活動更加頻繁、多樣化,接待越來越多,接待的各種花樣也層出不窮。很多高端酒已不再單是單純酒的屬性,“高端禮品”、“奢侈品”、“高價回收”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禁酒”近年一直都在,但社會已經進入另一種適應區,高端白酒依然不愁銷路,“喝的不買、買的不喝”,“辦事兒”依然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