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2019年1-5月中國葡萄酒進口量為276595千升,同比下降16.5%。從金額方面來看,2019年1-5月中國葡萄酒進口金額為1388.5百萬美元,同比下降14.7%
進口葡萄酒在2018年之前一直是在穩步增長,但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宏觀經濟、碎片化嚴重、消費增量放緩、供大于求等問題正在影響著進口酒的發展。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供需、碎片化都是其重要影響因素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2018年上半年我國葡萄酒進口量逐年遞增,累計增長38.13萬千升,增長率高達93.96%。2018年上半年,葡萄酒進口量為38.54萬千升,同比增長25.8%。
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葡萄酒進口量出現回落,而進入2019年以來,進口酒的下滑態勢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供需的不平衡:大量產品進入到中國,但是終端消費需求卻沒有那么旺盛,從而導致大量庫存積壓。廈門的進口商慕逍豪就說到:“由于前幾年的市場情況表現良好,所以很多進口商大批量進貨,隨后市場熱度下降,導致葡萄酒大量的積壓在進口商和經銷商的庫存里,在當前市場情況下,進口商為了規避風險,都會減少進口量。”
另外,也有酒商表示,現在消費者在面對進口葡萄酒有了更多的選擇,市場更加碎片化,而移動互聯網時代也促使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理念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導致傳統的進口葡萄酒渠道思路和營運思路失靈,這也是導致進口量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2、培育強大的“群眾基礎”是關鍵
進口酒在中國葡萄酒市場上一直占有很大的份額,而目前呈現出的數據下滑說明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那么,進口商下一步應該怎么做呢?
在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進口酒市場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席康看來,在未來,進口葡萄酒增長將會是一個趨勢,中國葡萄酒市場也將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市場。
市場分層,三四線城市缺乏“群眾基礎”。近年來,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呈現出一種市場分層的現象。一二線城市的葡萄酒消費者正在往高精尖方向發展,追求更高品質的消費,整體飲用量在下滑,但價格在上升;而在三四五線城市呈現出來更多的是一種市場普及趨勢,他們還沒有形成葡萄酒的飲用習慣。因此,在一二線市場,精品酒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在三四線城市,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培育市場,引導葡萄酒消費習慣。
聯合多方,把“蛋糕”做大。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市場,上游資源很分散,下游渠道也很分散,這也就導致了葡萄酒市場的準入門檻低、可替代性強,不能形成像茅臺那樣一家獨大的市場。在未來,進口酒商可以聯合各地商會和協會,形成合力,一起來推廣進口酒,把進口酒這塊“蛋糕”做大。其實,現在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了整體的推廣,比如意酒文化促進會、格魯吉亞葡萄酒推廣中心等,另外,也可以借鑒白酒圈的川酒、豫酒等區域酒的推廣方式。
相信在經歷了行業的深度調整期后,葡萄酒在未來會回歸增長,市場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而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多,進口葡萄酒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