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酒業文化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表示,經歷了近幾年酒業市場的深度調整,我國釀酒產業整體形勢趨穩向好。釀酒的總產量實現增長,經濟效益整體穩中有升。產品渠道、商業模式等創新步伐加快,市場進一步穩定。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9780億元,同比增長6.3%;利潤總額1094億元,同比增長7.22%。2017年1~4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768家,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3389.70億元,同比增長7.0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29.83億元,同比增長23.38%。
雖然酒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酒業專家也表示,目前酒類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即我國城鎮居民酒類產品消費量已經達到高點,農村居民消費量目前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未來行業整體消費總量將趨于穩定,增速將自然回落。
當前,我國酒行業面臨庫存高企、城鎮居民消費飽和、消費群體年輕化等一系列問題。王琦指出,在國內酒類市場整體向好的趨勢下,白酒產業發展應從擴大內需向擴大出口轉變,“走出去”已經成為各大白酒領袖企業的當務之急。隨著“中國智造”影響世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酒企“走出去”獲得了良機。
然而,目前我國白酒的年出口量不到2萬千升,占總產量的0.12%;年出口額不到5億美元,僅占白酒工業銷售收入的0.5%。在國外消費白酒的群體仍以華人為主。
王琦表示,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白酒和西方洋酒的屬性不同。洋酒進入中國市場是從特殊商品變為普通食品,而中國白酒進入國際市場則由普通食品變成了特殊食品。因此,中國白酒進入國際市場關卡重重。
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白酒龍頭企業的發展重點。王琦指出,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不能回避白酒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問題以及中西方酒文化的差異問題。在國外,酒類消費是“酒吧”消費,在中國則是“聚餐”消費。文化的差異使得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依舊任重道遠。
王琦表示,在全球化的當下,走向國際市場是中國酒企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悠久的酒文化是打開海外市場的關鍵,通過酒文化的普及與推廣,讓海外消費者首先對中國酒產生認知與認同,由此可協助中國酒企打開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