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在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上市公司資本品牌評價報告》。報告顯示,進入評價樣本的2392家A股上市公司2017年度資本品牌價值總計37479億元,較2016年的52773億元下降28.98%。其中,貴州茅臺、美的集團和長江電力分列資本品牌價值排名前三甲。數據表明,資本品牌價值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股市權重極高的金融行業上市企業表現不佳。
報告顯示,按申萬行業分類來看,2017年度資本品牌價值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房地產、銀行、白色家電。銀行行業的資本品牌價值從上年度的第1位下滑到第2位,品牌價值則從5431.37億元下降到1847.00億元,同比下降65.99%。數據表明,銀行業的規范度(公司治理)、成長性、認知度(媒體報道數量、分析師研報數量)和認同度(機構持股集中度和穩定性)指標等,較上年度相比都有所下滑,導致銀行業的資本品牌影響力因子和強度下降。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銀行業的市值基數較大,消極影響“集腋成裘”,其資本品牌價值出現大幅下滑在所難免。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度證券行業以-1258.58億元的資本品牌價值位居榜尾,而2016年度證券行業曾經以4006.70億元位居資本品牌價值榜單第二位。報告認為,在整個2017年度,以經紀業務為主的證券行業由于市場環境影響,營收同比下降37.59%,凈利潤同比下降49.73%。受業績拖累,證券行業的資本品牌價值下滑至榜末。此外,在監管趨嚴的市場氛圍下,證券業上市公司違規遭譴責和處罰的事件不少,有些甚至形成影響較大的資本市場負面事件。這些狀況對證券業上市公司的品牌價值也形成巨大損害,對投資者預期也產生消極影響。
報告分析,從2016年初至今,雖然中國A股市場運行整體平穩,但受到金融行業這樣大體量板塊上市公司的內生因素影響,A股的資本品牌價值出現了大幅下跌,跌幅28.98%為歷年來最大。
在2017年度的資本品牌價值top10中,以往常見的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本年度全部落榜,而食品飲料、家電等經濟周期防御性行業則首次出現在榜單。Top10中,位居資本品牌價值榜首的是貴州茅臺,資本品牌價值為898.77億元,較上年度增長95.20%。除了貴州茅臺以外,家電行業的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則分別位居資本品牌價值榜中的第2位和第6位。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去產能改革影響,基建類企業中國建筑、鋼鐵類企業寶鋼股份也進入到TOP10中。
報告指出,2017年度,資本品牌百強企業共創造出資本品牌價值18698.31億元,同比下降25.55%,占當年資本品牌總價值的49.89%。報告分析,資本品牌百強行業分布與以往相比有較大的不同,金融行業的位置明顯削弱,更多的行業進入到百強當中。銀行業創造的資本品牌價值為2012.40億元,占百強總價值的10.76%。而證券行業全軍覆沒,沒有進入百強的公司。房地產開發和光學光電子上榜企業均有5家,創造的資本品牌價值分別為746.43億元和744.77億元,占百強總價值的3.99%和3.98%。鋼鐵、基礎建設和煤炭開采分別有4家企業進入百強。
報告指出,2017年度進入百強榜的各類所有制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從2015年度的20家、2016年度的27家,逐漸上升到2017年度的37家,表明民營企業的品牌價值創造能力穩步提升。報告說,全國31個地區中有20個地區的上市公司進入資本品牌百強榜。其中,北京依然占據百強榜首,有29家企業上榜。廣東超越了上海,位居榜單第二,有16家企業上榜;上海有12家企業上榜,位居第三。京粵滬上市公司占據百強企業超過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