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當前“白云邊”商標使用權的現狀,或許正在掣肘白云邊酒業的發展和壯大,更將成為IPO之路的攔路虎。
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自2012年確定白云邊的商標歸屬后,迄今6年來,白云邊的營收一直未突破50億大關,始終在40億區間內徘徊不前,與當年“力爭2017年銷售收入達100億,稅收突破10億,并啟動上市”的雄心壯志相距甚遠。
外界鮮有人知,6年來湖北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白云邊酒業”)所面臨的窘況是:一方面可以永久獨占使用“白云邊”商標,而另一方面又被增設條件以商標注冊期為限,意即:當商標使用權到期后,白云邊酒業可能就不再享有使用“白云邊”商標的資格。
近日,松滋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松滋國資”)向長江商報獨家提供了兩份與白云邊酒業控股股東白云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白云邊控股”)簽署的合作協議。協議中,松滋控股要求白云邊控股的白酒主業在2017年銷售收入達到百億、且入庫稅金突破10億,并要求白云邊控股適時啟動白云邊酒業上市計劃。
同時,兩份協議顯示,松滋國資將“白云邊”全部注冊商標,提供給白云邊控股永久獨占有償使用,白云邊控股每年需支付商標許可使用費100萬元。而白云邊控股即白云邊酒業的最大股東。
對此,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松認為,上述兩份合作協議權責不夠明確,一方面承認白云邊控股可以永久獨占使用商標,另一方面又增設條件以商標注冊期為限:“在商標使用權限即將到期之際,這兩個條款本身之間彼此矛盾,如果真涉及糾紛,很容易因為商標許可使用權約定不明而產生爭議。”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本站)
改制和股權變更后中國馳名商標歸屬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即使是白云邊酒廠的員工也并不知曉,白云邊的商標實際并不為白云邊控股或白云邊酒業所有。
天眼查數據顯示,在白云邊酒業多起侵害商標權糾紛訴訟案中,法院判決書顯示:松滋國資注冊取得了商標,并授權白云邊酒業使用。國家工商總局官網顯示,白云邊商標多數申請人為松滋國資,其中白云邊商標酒類所有人均為該松滋國資。
采訪中,松滋國資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展示的《白云邊酒業跨越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下稱“合作協議”)和《“白云邊”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協議書》(下稱“商標協議”)均顯示,“白云邊”注冊商標專用權為松滋國資所有,屬國有資產,且于2008年5月經司法程序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記者了解,白云邊酒業此前屬于國有資產,但在2005年改制后白云邊成為了一家民企。有知情人士透露,當年白云邊股權受讓給了一家房地產公司,1年后該公司再將白云邊股權賣給了現在的白云邊酒業。
2012年,松滋國資和白云邊控股簽訂的合作協議中陳述,2005年,白云邊控股前身武漢市徐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依據《湖北白云邊股份有限公司92.64%國有股權轉讓文件》與松滋國資公司簽訂了《湖北白云邊股權有限公司國有股權轉讓合同》。
2006年,武漢市徐東房地產開放有限公司按有關法定程序將湖北白云邊股權有限公司的投資管理權變更為其關聯公司——凱旋門置業有限公司。2007年,當地政府與凱旋門置業有限公司簽訂《關于進一步加快湖北白云邊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2010年11月17日凱旋門置業有限公司依法變更湖北白云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松滋國資經審查有關文件確認屬實。2012年,當地與白云邊酒業簽訂了上述合作協議。
對于白云邊商標歸屬問題,松滋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肯定表示:“白云邊商標肯定是屬于松滋國資公司的。”
商標使用規則存在“權責不明”
記者了解,2012年,白云邊集團董事長李欣曾指出,白云邊新一輪的跨越發展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商標權的歸屬,當年相關部門在會上也明確指出,白云邊新一輪的跨越發展受到了產能、市場、商標三個“瓶頸”的制約。
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正是基于此,當地才授權松滋國資專門負責白云邊商標使用的相關事宜。
商標協議對白云邊商標使用范圍以及使用許可條件都有明確要求。在使用條件中,明確規定“白云邊”注冊商標在有效期內,松滋國資許可白云邊控股和白云邊控股投資的全資或控股公司永久獨占使用,不許可任何第三方使用。商標使用許可期限以商標注冊有效期為限,到期后前者保證及時續展并按照本協議同等條件許可白云邊酒業繼續永久使用。
不過,在協議中,松滋國資對白云邊控股同時提出要求,其中包括“白云邊”注冊商標的酒及酒業相關的生產、銷售企業法定住所含生產地、資金結算地(簡稱“三地”)在松滋,并用不改變;白云邊控股需在協議期內每年向松滋國資公司支付100萬元的商標許可使用費。同時,到2017年,白云邊控股需在松滋投入20億元進行產能擴張和配套設施建設,白酒主業銷售達到百億,入庫稅金突破10億(即“2211”發展規劃)。
協議中指出,如果松滋國資造成商標不能正常使用,白云邊控股有權要求退還商標許可使用費以及損失賠償。如果白云邊控股違反上述要求或不支付商標許可使用費,則松滋國資有權收回商標使用許可權。
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認為,該合作協議不夠嚴謹、權責不明。一方面承認白云邊控股可以永久獨占使用商標,另一方面又增設條件以商標注冊期為限。“這兩個條款本身之間彼此存在矛盾,如果真涉及糾紛,很容易因為商標許可使用權約定不明而產生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商標局官網顯示,白云邊酒業15年白云邊和12年白云邊商標權限將于2019年6月27日到期。根據《商標法》規定,注冊人需要對商標進行續展才能繼續使用。
湖北朋來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源波認為,雙方的商標合作協議并沒有違反法律強制性的規定,具有法律效力,對雙方都有約束性。永久獨占使用權有點像合同法上的永久租賃合同,但合同法有“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的規定。
對此,劉源波建議,雙方可以重新磋商一種在股權和商標權同時轉讓的基礎上,當地國資仍擁有白云邊部分股權和商標權的格局,這樣既不會影響地方經濟發展,而且還可以讓白云邊更好地做好做強甚至走向全國、全球,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雙方的利益。
當地一位人士表示,愛護白云邊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收取商標使用費就是象征性的,核心目的是幫助企業更好發展。
合作協議已過期8個月未續簽
財務數據顯示,2012年,白云邊酒業白酒主業實現開票發貨額40.9億元,上交稅金4.6億元,與上年比雙雙增長28%。當年9月,松滋市政府則與白云邊控股簽訂為期5年的《跨越發展合作協議》,并表示力爭到2017年,使白酒主業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在松滋入庫稅金突破10億元,并適時啟動上市。
然而事實是,此后6年白云邊營銷數據都未破50億元。
根據白云邊集團官網顯示,白云邊酒業2013年最終實現銷售48.10億元,與上年比增長17.42%,全年上交稅金6.66億元,較上年增長44.76%。但2014年白云邊酒業業績卻陡然下降近8億元,在2015年短暫上升后開始連續兩年持續下滑。數據顯示,2014年-2017年白云邊酒業銷售業績分別為40.69億元、44.14億元、43.54億元和40.97億元;上交稅金分別為7.08億元、8.03億元、7.90億元和8.26億元。
業績不達預期,上市更是遙遙無期。
值得注意的是,該協議簽署時間為2012年9月,有效期為五年,因此該協議已于2017年9月過期而未續簽,至今已經過去至少8個月。
事實上,早在2011年,白云邊也曾規劃利用3-5年的時間上市,但不巧遇上證監會暫停IPO。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合作協議未再續簽,可能與此前未完成百億目標和上市有關。
至于白云邊為何不愿意上市,該人士分析,一是白云邊擁有較好的現金流,上市主要是融資功能,對白云邊吸引不大;二是上市后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分離,還需如實披露財報,公司也不愿意把自己的財務數據公布。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白云邊想謀劃上市,商標必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白云邊重塑“老通城酒”突圍遇冷 雙品牌戰略難解當年商標旁落之憾
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商標歸屬的旁落,讓深感“不踏實”的白云邊酒業掌舵人、董事長梅林急欲培育和打造自己的市場品牌。
由此,白云邊集團于2013年收購了武漢的百年老字號“老通城”,并借助“老通城”的100年品牌影響力注冊了“老通城酒”商標,寄望通過雙品牌戰略實現突圍。
不過,記者了解,作為白云邊集團雙品牌戰略大動作的老通城酒,在市場上卻顯得極為冷清。
記者在市場上走訪發現,已經在武漢亮相1年半的老通城酒銷量平平,多局限于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有些商鋪經營者甚至向記者吐槽:“不該掛老通城酒的招牌”。
天眼查數據顯示,湖北白云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白云邊控股”)近年來注冊了不少自有商標,旗下商標信息共有49個包括老通城、1929等。另外,湖北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白云邊酒業”)旗下注冊商標達27個。兩家公司旗下商標數量共達到76個,但有些品牌在市場上尚未見到過。
零售業分析師王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限酒令”的出臺,包括電視頻道禁止播放酒類廣告等政策措施,對白酒行業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要全力推出一個新的白酒類產品,市場認可度在短期內難以形成。
淡季生產線上難覓老通城酒身影
6月11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松滋市白云邊酒業,酒香四溢彌漫在整個園區。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參觀了白云邊酒業的包裝車間。園區內供有4個包裝車間,每個包裝車間有6條生產線,但是當天上午每個車間至少都有1-2條生產線停工。上午10點49分,車間電子屏上顯示,4個車間24條生產線僅有10條生產線正在進行生產,開工生產線比例約為42%。
從產量看,每套生產線2200瓶至3800瓶不等,合計產量為2.73萬瓶。其中,42度感恩12年產量最多為8200瓶。從訂單地域看,主要為武漢、鄂南、江西、湖南,還有少部分豫北、豫南地區。
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是白酒生產淡季,旺季時每條生產線至少3500-3800瓶,24條生產線會全部開工。按3800瓶計算,旺季時日產量應在9.12萬瓶,現在產量僅相當于旺季時的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包裝車間,記者并未發現老通城酒瓶或包裝紙盒。不過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此前老通城酒確實在該車間生產過,每條生產線會生產不同的品牌,只需要換下工藝就行。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了位于城北的白云邊酒業生態釀造園以及白云邊最老的廠區,兩大園區承擔了白云邊原酒的釀造和儲存功能。新的生態園區依山而建,氣候溫潤。寬敞的原酒釀造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赤膊上陣,把酒醅打散和輔料拌勻,旁邊酒甄正冒著熱騰騰的水蒸氣。頭頂上,行車工正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機器,將出池和入池的酒醅運往操作場的酒甑邊或者運往發酵池進行發酵。
該園區生產負責人介紹,白云邊酒只用高梁和小麥釀造,采用高溫悶料,高比例用曲,高溫堆積,三次投料,九輪發酵的工藝。整個園區有10個這樣的釀造車間,每個年產能產可達2萬噸。
在白云邊酒業老廠區,記者看到上萬瓶酒罐整齊得排放在倉庫內,該廠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原酒都有30年的歷史。
老通城酒遭市場吐槽 商家稱“賣不動”
在老武漢人眼里,老通城就是武漢名吃“豆皮”的代表。但不知何時起,武漢街頭有些商鋪的牌匾變成了老通城酒。一字之差,讓很多人看得云里霧里。
上周,記者來到位于武漢名吃一條街吉慶街。正值中午用餐高峰期,位于吉慶街的老通城豆皮店座位基本坐滿。記者注意到,老通城酒與老通城豆皮的LOGO很相似,前者只是在“老通城”三個字右下方放了一個小小的“酒”字,如果不是認真識別,很容易認錯。
在該豆皮店300米遠處的一個巷子內,記者看到沿街有3個商鋪招牌掛有老通城酒。其中一家煙酒專賣店店長告訴記者,去年還進了老通城酒,但實在是賣不動,今年就沒再進貨。
三家店鋪中唯一還在售老通城酒的是一個大排檔。記者走進店內看到,老通城酒幾個大瓶裝被放置在收銀臺后面展柜最高處,小瓶裝與毛鋪、勁酒、江小白放在一起。
在酒瓶背面記者看到,該酒生產地址即為湖北省松滋市白云酒酒業所在地,產品原料配料也與白云邊一樣,度數也為最常見的45度。該店工作人員介紹,老通城酒口感還可以,但就是賣不動,江小白也賣不動,賣得最好的還是毛鋪和勁酒。
記者注意到,在價位上,老通城酒和白云邊品牌十分相似,小瓶都是10多元,大瓶也不過過百元,適合大眾群體消費。
老通城酒一位銷售經理向記者介紹,從白酒類別來看,白云邊酒是兼香型代表,老通城酒是濃香型,屬于不同的品類。該人士介紹,在銷售渠道上也不一樣。該人員透露,2017年老通城酒投放了大量車載廣告,但是今年開始沒有再做大肆宣傳。取而代之的是,通過不斷擴展加盟商輻射更多的消費群體。
“如果你有商鋪,我們可以幫你做招牌,費用1萬元,其中包括5000元的老通城酒進貨費用,加盟的條件是3年內不得換招牌。”該人員透露,通過這樣加盟,目前這樣的店有數萬家。
記者來到位于武昌閱馬場附近的一家掛有老通城酒的雞湯館,該老板面對記者直言后悔,“本來我的雞湯館在附近很有名的,自從換了招牌,很多客戶都找不到店了。”
記者在店鋪看到,在收銀臺附近展柜上也擺放著幾瓶大瓶老通城酒,以及數瓶小瓶裝的老通城酒,小瓶裝酒瓶外已落下了一層灰塵。店老板很認真地告訴記者:“酒不難喝,但就是賣不動”。
這個看似背靠白云邊匠心釀造工藝、手握武漢百年品牌的酒,在江城推得似乎并不太順利。老通城酒一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老通城酒是2016年年底開始做宣傳,但整個市場鋪開其實已經是2017年6月和7月了,嚴格意義上老通城酒上市僅僅只有一年。
王源分析認為,從行業整體來看,從2013年以來白酒行業已經出現行業產能明顯過剩。與此同時,高端白酒年銷售量在遞增,但中低端白酒市場空間越來越小。不過,王源認為老通城酒也很具有地域特色,有自身賣點,如果能嫁接好渠道平臺,有更好的傳播方式,未來還是有巨大市場潛力。
知情人:如企業有上市需要政府愿出讓商標
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業績承壓、商標之困,白云邊酒業可謂是腹背受敵,在艱難中前行。該人士認為,在當年股權退讓中,品牌的商標權未能收歸企業,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不過,近年來,松滋市也在鼎力支持白云邊發展,并承諾如果企業有上市需要,政府愿意出讓商標。
如今,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商標權糾紛越來越多,白云邊也在培育自己的品牌。
天眼查數據顯示,湖北白云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白云邊控股”)近年來也注冊了不少自有商標,旗下商標信息共有49個,包括老通城、1929等。另外,湖北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白云邊酒業”)旗下注冊商標達27個,也都為酒類,包括貴賓禮、長江情等。兩家公司旗下商標數量共達到76個,但有些品牌在市場上尚未見到過。
面對業績承壓,白云邊酒業相關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2018年從市場走訪看,白云邊市場占比正在回升,其中單款銷售額增速最快的是老款15年釀造白云邊,而12年釀造白云邊持續保持最暢銷。
對于今年銷售數據,白云邊酒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明確表示不予回答,并表示相關數據以集團官網為準。6月12日,記者前往松滋市經信局,該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白云邊酒業相關數據以企業方發布為準。
不過,松滋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從今年稅收看,截至今年5月白云邊已經上交稅金5.8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達15.2%。該人員表示,從稅收看,今年白云邊銷售業績是向好。
零售業分析師王源認為,國家“限酒令”的出臺,包括電視頻道禁止播放酒類廣告等政策措施,對白酒行業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要全力推出一個新的白酒類產品,市場認可度在短期內難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