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調查機構的一份調查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國,中國2016年啤酒銷量下滑了4.2%,再加上巴西和俄羅斯,銷量分別下滑5.3%、7.8%,這三個國家啤酒銷量的下滑被其認為是影響全球啤酒銷量的重要因素。
進入2017年,國內啤酒行業的整體形勢并不樂觀。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1-4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為1328.2萬千升,同比下降1.0%,繼續呈現下滑趨勢;2017年1-4月,中國進口啤酒17.3726萬千升,同比增長11.2%;金額為12.2654億元,同比增長12.2%,進口啤酒在中國不景氣的啤酒市場繼續擠壓國產啤酒的市場份額。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啤酒品牌怎樣才能保住業績,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奪得先機,占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呢?
啤酒業一季報業績飄紅
據近期啤酒企業發布的一季度報告顯示,國內主要啤酒企業一季度業績整體飄紅。2017年一季度,青島啤酒營收同比增加2.6%,凈利潤同比增加8.51%;燕京啤酒營收同比增加2.12%,凈利潤同比增加13.85%;珠江啤酒營收同比增加14.61%,凈利潤同比增加11.95%;重慶啤酒營收同比增加0.33%,凈利潤同比增加8.51%。
除此之外,外資啤酒品牌一季度業績增幅更加明顯。據其一季報顯示,百威英博2017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29.22億美元(約891.55億元),有機增長率為3.7%,股東應占溢利為14.05億美元(96.9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僅為1.32億美元(約9.1億元),同比增長9643.9%;喜力啤酒2017年一季度實現盈利2.93億歐元(約22.18億元),同比增長10.6%,相比而言,去年同期下滑5.4%;而嘉士伯2017年一季度實現凈收入137.02億丹麥克朗(約139.47億元),同比增長5%。
其中,百威英博中國區收入同比增加11%,銷量同比增加5%;嘉士伯中國區的收入同比增加6%,銷量同比增加4%,業績增速遠高于其它地區。
眾所周知,受大環境影響,自2014年以來,國內啤酒市場的業績一直不容樂觀,產銷基本處在連續下滑的狀態。但有數據顯示,2016年8月,中國啤酒產量同比增長4.2%,中國啤酒業開始呈現恢復性增長,而且2016年啤酒行業的全年累計產量為4506.4萬千升,同比減少0.1%,以基本持平的成績緩住了持續下滑的頹勢。這是國內啤酒市場連續負增長25個月后首次實現正增長。因此,加上一季度國內啤酒業普遍飄紅的業績,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啤酒市場開始迎來回暖期。
那么,對于國內啤酒行業來說,真的回暖了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進入2017年,國內啤酒產量繼續呈下滑狀態,2017年1-2月我國啤酒產量為609.5萬千升,同比下滑0.1%,3月啤酒產量360.9萬千升,同比下滑2.9%,4月啤酒產量355.4萬千升,同比下滑1.1%。2017年1-4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1328.2萬千升,同比下降1.0%。由此可見,之前緩住的下滑趨勢又再度被打破。
由此可以看出,國產啤酒產量目前連續微量負增長,說明當前啤酒行業的復蘇并不明顯。有業內人士認為,國產啤酒產量下滑的根本原因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啤酒消費群體減少。同時,國內精釀啤酒的發展對國產工業啤酒產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精釀啤酒的產量大多未列入國產啤酒產量的統計。
此外,一向突飛猛進的進口啤酒增速也不斷下滑。有數據顯示,2017年4月份我國進口啤酒數量為5.59萬千升,同比下滑0.7%,金額為3.69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0.6%。而2016年4月份進口啤酒的數量和金額增速分別為29.5%和32.8%;2015年4月份進口啤酒的數量和金額增速分別為75.8%和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