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近幾年的數據來看,2014年-2016年進口啤酒數量增幅分別為85.4%、59.4%、20.1%;金額增速分別為73.7%、42%、23.3%。
此外,據幾大外資品牌一季報顯示,雖然一季度出現了營收大幅增長,但銷量卻呈現小幅下滑。百威英博全球銷量整體微跌0.5%,嘉士伯全球銷量下滑1%。由此可以看出,在銷量同比近乎持平甚至微量下滑的情況下,外資啤酒品牌一季度良好業績的取得,得益于其相對較高的定價。
因此,對于一季度行業數據向好,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國產啤酒企業來說,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業績下滑太過明顯,與去年相比今年有一定的提升很正常,加上近年來進口啤酒量價增速也不斷下降,所以說國內啤酒市場目前來看還難言回暖。
國內啤酒產品結構轉型升級加快
面對行業暫未回暖的環境,啤酒企業應該如何對待,才能站穩腳跟,搶得市場先機?據青島啤酒一季報顯示,其以“穩增長,調結構”積極應對國內啤酒行業發展和市場新形勢的挑戰,繼續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不斷加快產品結構轉型升級。
第一季度公司累計實現啤酒銷量201萬千升,同比增長3%;其中,主品牌“青島啤酒”實現銷量106萬千升,“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和純生啤酒”等高端產品共計實現銷量49萬千升。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70.40億元,同比增長2.6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8.51%,保持了穩中有進、穩健向好的經營態勢。
海通證券啤酒行業分析師認為,從2016年開始啤酒行業競爭戰略已從低價搶份額轉向升級提盈利,由于產品升級、直接提價、關廠減虧、競爭趨緩,華潤啤酒、百威中國、嘉士伯中國(包括重啤)、珠江啤酒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從2014年開始,全球的啤酒巨頭都在中高端市場發力,價格不斷提高,產品結構不斷優化,2017年優異的成績單可見各個廠商做中高端產品的利潤紅利逐步顯現。但就全行業而言,2017年預計高端啤酒的市場投放力度和競爭程度將繼續加大,市場仍將呈現“量縮價升”的格局。
燕京啤酒新任董事長趙曉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燕京啤酒將細分市場需求,通過不斷創新,不斷推出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產品,做中國最好的啤酒。燕京啤酒將繼續推動結構調整,為更多的消費者帶來口感更出色的高端啤酒享受。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高端啤酒逐漸成為主流消費,中國啤酒市場結構將會產生深刻變化,以中高端為概念的啤酒結構將開始形成。因此,面對國內消費的不斷升級,消費者對啤酒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呈現出不同的分層需求,這就需要啤酒生產企業在當前行業形勢整體不佳的環境下,加速產品結構升級,以應對行業形勢,保持業績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