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酒類行業一直是充分競爭與市場化的探索者與實踐者,這也形成了行業自身尊重市場規律與原則,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時代特征。近一年來,為適應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針,以及疫情防控,穩定經濟變化條件下的消費市場主體,“醬香熱”帶動下的產區投資驅動,行業結構性盤整措施正在逐步到位。具體體現在“雙快”:即在吸引資本活躍投資的同時,一方面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企業紛紛加快擴大產能速度,實現結構優化;另一方面相關行業規劃與管理部門,正加快以立法標準+經濟等多重手段淘汰小散亂企業,提高入局門檻。一加一減,賦能這一關系民生與社會的傳統行業合理健康發展。
加速1:名酒擴大產能加快
有媒體分析指出,年初以來的白酒企業增資擴產潮仍在繼續。龍頭企業擴大產能的趨勢已經顯而易見。今年5月,茅臺發布公告稱,擬投資15.87億元建設中華片區30棟酒庫工程項目,盡管公告中強調項目所需資金由公司自籌解決,但投資市場對貴州茅臺的持續看好,無疑令項目得以順利開展。該項目規劃建設酒庫30棟,設計總儲酒能力約3.68萬噸。除了企業自身的產能規劃實施,產區當地政府也對茅臺擴大產能開啟綠燈。近日,貴州省印發進一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若干措施,措施提出,重點推進寧德時代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中石化50萬噸/年聚乙醇酸(PGA)、貴陽大數據科創城、茅臺3萬噸醬香系列酒技改工程、磷化集團20萬噸/年磷酸鐵等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特色產業項目加快建設。《中國酒業》記者注意到,文件中提及的“3萬噸醬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設施項目”于2018年9月28日召開的貴州茅臺董事會上獲得審議通過。該項目位于貴州遵義習水縣經開區,項目包括制酒生產房84棟、制曲生產房8棟、陶壇酒庫64棟、罐群4組、鍋爐房2棟及相關配套設施。工程項目建成后,每年將新增3萬噸醬香系列酒產能,使醬香系列酒的產能達到5.6萬噸每年。
五糧液也于近期在投資者平臺上表示,公司擬在未來幾年逐步新增10萬噸原酒產能,其中一期建設預計2023年底投產使用;釀酒擴能項目完成后將新增2萬噸原酒產能,同時規劃建設10萬噸生態二期項目,計劃2023年底啟動建設,2024年建成投用,將新增6萬噸釀酒產能,進一步夯實全國最大純糧固態發酵釀酒基地。同時,今年1月,五糧液宣布擬分兩期實施制曲車間進行擴能改造,投資規模為27.5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制曲車間及相關配套設施等。
山西汾酒宣布擬投資91.02億元建設實施“汾酒2030技改原酒產儲能擴建項目(一期)”;瀘州老窖的養生酒科技園正式開園,投產后將實現年產健康養生酒提取液1萬千升。水井坊與邛崍市政府簽訂投資意向書,項目投資總額預計40.48億元;舍得酒業也擬投資約70.54億元增產擴能。
5月16日,酒鬼酒方面也表示,公司生產三區二期項目已完成工程招標工作,目前相關建設工作在加緊推進,生產二區改擴建工程預計2022年底前竣工。此前的2021年下半年,酒鬼酒在前期投資7.79億元建設生產三區一期項目后,再度啟動二期工程,擬投資金額為15億元,將新增基酒產能7800噸及儲酒規模4000噸。據了解,酒鬼酒在建項目有生產三區一期工程及改擴建生產二區釀酒車間一期工程,項目完工后將新增12800噸產能。三個項目完成后,酒鬼酒累計新增產能為2.06萬噸。
此外,今年2月今世緣對外宣布,擬投資90.76億元建設南廠區智能化釀酒陳貯中心項目,預計將新增優質濃香型原酒年產能1.8萬噸、優質清雅醬香型原酒年產能2萬噸、半敞開式酒庫儲量8萬噸、陶壇庫儲量21萬噸,屆時公司制曲生產能力將達到10.2萬噸/年。
除了上市公司擴產頻頻,其他頭部名酒企業也將擴大產能作為近期規劃的重中之重。去年10月西鳳酒廠新落成的3萬噸儲酒罐群、3萬噸制曲技改工程和3萬噸優質鳳型基酒工程項目全面正式試車生產。其中3萬噸優質基酒項目,共建設3個制酒車間,每個車間有2808個窖池,設計產能1萬噸,其規模和集成化程度已經位于國家白酒行業前列,其中,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的906白酒釀造車間在人工智能、生產效率和基酒質量方面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目前,3萬噸儲酒罐群已交付使用;3萬噸制曲技改工程已進入全面試生產階段;3萬噸優質鳳型基酒工程部分進入試運行階段;主流產品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產。“333”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年產優質鳳香型基酒4萬噸、優質酒曲3萬噸目標。同時,西鳳集團計劃再征地4000畝,實施西鳳技改擴能二期項目,力爭2023年具備10萬噸,2025年具備15萬噸優質基酒生產能力。
加速2:行業提高門檻箭在弦上
另一方面,縱觀白酒行業發展歷史,擴大產能,無疑在給頭部企業帶來規模與能力的”安全保障“的同時,也容易產生全行業的產能過剩。本輪擴產是否引發產能泡沫呢?酒類行業的”減法“做在哪里呢?
白酒行業完成新一輪消費升級,頭部企業紛紛加快產能擴張的同時,相關行業規劃與管理部門,各地產區政府正加快以立法標準+經濟等多重手段淘汰小散亂企業。
針對白酒“醬香熱”引發的無序投資與建廠亂象,去年以來,貴州仁懷聚焦白酒行業“低小散弱”問題,深入推進“三個一批”治理工程。清理整治退出一批,關停白酒企業(作坊)622家,已簽訂退出協議304家,填埋窖池261家2977口。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完成“四改”企業799家,驗收合格728家。兼并重組做大一批,將規模不達標企業納入兼并整合對象,已完成兼并整合51家,正在推進兼并重組試點區域3個。5月10日,貴州省仁懷發布“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貴州·仁懷)”圖識,成為“核心產區”的有效“身份證”和醬香白酒行業入門“通行證”,進一步規范與把緊產區質量關口。
行業主管部門也通過標準制訂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白酒的生產與流通門檻,規范行業,加速淘汰落后產能與無序擴產。6月1日起正式執行的“新國標”,通過標準,厘清產品結構與定義規范,促使行業進一步提升標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白酒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規范》(QB/T 5711-2022)行業標準,將于2022年10月1日施行,也將進一步規范白酒流通環節質量標準門檻。
盡管如今的白酒行業已經進入”資本驅動的時代“,但扎實推進的產業結構一旦成型,則能為白酒行業帶來持續的競爭優勢與消費動力。將確保酒類行業在未來的消費市場變局中緊跟時代步伐,立于不敗之地。(原標題:調結構:白酒行業近一年“雙快”趨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