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前官方公布數據顯示, 2016年國產啤酒產量約4506.4萬千升,同比下降0.1%。
2016年中國啤酒市場的形勢一如業內企業家們,以及經濟分析家們的預期,持續下滑。而這一趨勢從2014年出現開始。
關于下滑的原因,經濟學家們給出的理由是,國內啤酒市場同質化嚴重,共計跟不上時代賦予消費者們多元化的需求,同時高性價比的產品稀少。
與國產啤酒產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進口啤酒量的持續增幅。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2016全年國內進口啤酒總量64.64萬千升,同比增長約20%,金額約為44億元,同比增長23.3%。也就是說,中國仍是一個啤酒的消耗大國。而存在的現實問題是,國產環境面臨的是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而不匹配以及國產與進口出現差異化拉大的背景中,也促使中國兩千多家啤酒企業的洗牌。
一位進口啤酒企業人士分析,在市場的自然淘汰和兼并重組中,一些獨具個性的中小型啤酒企業將會得到迅速壯大的機會。如泰山原漿啤酒,其一心專屬于原漿,走出了自己獨特的運營模式。而沒有自己獨特模式,同質化嚴重的中小型企業被整合的風險非常大。
當市場經歷整合風潮后,中國的啤酒產業也將向精致產品、精致生活等消費理念靠近。
2017年啤酒行業回暖有望重回增長通道
隨著啤酒行業巨頭近期紛紛披露2016年年報,數據也體現了2016年啤酒巨頭們在應對消費升級中所做的調整。百威在華中高端占比已經達到55%,在華噸酒價上漲2.5%,全年EBITDA同比增長6.6%。百威英博CEO薄睿拓在接受采訪中表示:“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場將專注于發展高端品類”。而海通證券分析師預計未來巨頭們甚至有望在部分地區直接提價。
洗牌
一位知名女性情感專家說,喜歡喝啤酒的人,對人生大多是一種感性,粗曠的審美。對人生有一種極致得追尋。
而現實中,多數啤酒商忽略了喝啤酒人士們對于生活意義的體驗和向往。只是模仿著做出啤酒,換得財富。以致,一則笑話說:中國啤酒廠的老板們撕去瓶身標簽后,自己也嘗不出那瓶是自己的,因為口感幾乎一樣。
同質化的背后,是外資品牌的機遇。隨著消費者們對國產品牌忠誠度的下降,國產啤酒企業拉開業績下降通道。據了解,在2009年-2014年期間,中國的啤酒銷量增長量達到了7843.1萬噸,2014年中國啤酒市場占到了全球啤酒市場的四分之一。那時的中國市場,成了不少品牌的必爭之地,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本土品牌受到嚴重威脅。
2014年開始,趨勢一發不可收拾。到2015年,全國累計啤酒產量4715.72萬千升,同比下降5.06%,減產251.41萬千升,進口啤酒的銷量在2015年上升了63%,國產啤酒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到2016年,國產啤酒產量約4506.4萬千升,同比下降0.1%。雖然下滑趨勢逐漸縮小,但進口量卻進一步放大,2016全年國內進口啤酒總量64.64萬千升,同比增長約20%,金額約為44億元,同比增長23.3%。
在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中,國產品牌一貫依賴的本土化、低價格優勢逐漸被瓦解。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對生活需求質量的提高,口味單一、口味同樣化,幾乎成為死穴。
據一位啤酒企業人士稱,由于中國的啤酒原料、氣候,使得國產啤酒口味和種類較為單一。而事實上,這也說明企業們大都較安于現狀,沒有嘗試創新。
中國酒業協會也指出,國內啤酒產品結構過于單一和啤酒總體消費需求趨于飽和是主因,也是內因。而進口啤酒的大幅增長對啤酒消費產生的影響,只是外因。協會人士稱,主流啤酒企業多年來形成一種慣性思維定勢,即一味追求市場份額,忙著地盤爭奪戰、相對同質化的啤酒產品、首選價格戰的營銷策略等,忽略了對消費者消費體驗的敏感性,創新性不足是最大弊端。
目前中國啤酒市場格局來看,已是一個寡頭壟斷的局勢,既雪花、百威、青島、燕京、嘉士伯,這五家大型企業占據了80%市場份額。
而剩下20%的市場份額蘊含著兩千多家中小型啤酒企業。
雖然五家大型企業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但仍然逃不出口味單一、同質化的厄運。因此,五家大連續幾年的業績也較為慘淡。
有關媒體消息稱,為應對市場低迷,雪花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均已開始著力發展高端啤酒產品。唯有青島啤酒考慮到整個行業不景氣,暫時未有發展高端啤酒的計劃。
雖然五大集團的心態較為平穩,但據多位中小型啤酒企業人士稱,他們將考慮吸引資本,快速做大。因為,中小型啤酒企業倒閉和被兼并的信號已經非常明顯了。
據介紹, 2015興起的精釀啤酒屋,或者啤酒吧,到2016年高峰時接近4000家,但到2016年底,幾乎有1000家倒閉。
上述人士稱,市場的殘酷,遠比他想象的嚴峻。多位啤酒企業人士認為,中國的啤酒企業通過洗牌保留在500家左右,或許才是市場的良性狀態。
突圍
或許,中國的啤酒市場已經走到了細分市場格局的岔路口。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稱:未來國產啤酒應該在產品差異化、高端化方面下足功夫,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優化完善渠道布局。
而中國的啤酒市場,通過洗牌后將更加集中。同時也會催生一些具有個性化、高品質的中小型企業迅速壯大。因為,未來中國啤酒市場所寓意的將是一種高品質的、精致的、鮮活的、極致的生活狀態。也就是說,在這輪洗牌整合中,中國啤酒市場將從目前的單一結構,走向多元化,品質化的發展道路。
一位外資啤酒人士舉例稱,例如泰山原漿啤酒,經歷過困惑后實現自己獨特路線的突圍,如今已經贏得了部分市場。
以泰山原漿啤酒為例來看,未來中國啤酒市場格局中,細分后引領生活方式的將是各自團結的小眾人群。
據了解,泰山原漿啤酒的差異化路線是,0:00生產,3:00運輸,原漿生產完畢后,裝車運往全國各地,早上九點左右,泰山原漿配送至訂單酒店和商超,中午,消費者們享受到新鮮的泰山原漿啤酒。
在白領階層,泰山原漿的模式,技術是其生活質量的象征,忠誠度也較高。而事實上,此中模式下,是泰山原漿啤酒運行成本巨高難下,在啤酒商們拼量和渠道的背景中,或許泰山原漿啤酒的優勢凸顯并不明顯。
據了解,泰山原漿啤酒自2010年上市以來,品質和價格一直處于高端市場,本是前景廣闊。但由于缺乏渠道競爭力,讓泰山原漿啤酒曾幾度處于銷售低迷的狀態。
統渠道本就存在不少劣勢,盈利低,周轉速度慢,不適合只有7天保質期的泰山原漿七天鮮活,一味掙扎不如另辟新徑。公司扶持,開創泰山原漿直營店,自創渠道,只賣泰山原漿啤酒。
泰山原漿啤酒開創直營店模式后,消費者可以在直營店購買,也可以享受一個電話,啤酒馬上送到的服務體驗。直營店模式,也使得高品質的原漿價格進一步下降,消費者可以用普通啤酒的價格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直營店也將以往帶下環節中的部分利潤讓利于店主。
據了解,在三方雙贏的局面中,截止2016年底,泰山原漿啤酒的銷量逆勢增長了102%。原漿直營店已開啟了100多家,山東、東北、河北、江蘇等城市。隨著高盈利直營模式的不斷傳開,越來越多人加入了直營店的隊伍。泰山原漿啤酒直營店規模的快速擴大,離不開他的高盈利。直營店主根據市場需求提報訂單,銷售過程直面消費者,省去中間環節提高了利潤,在2016年,泰山原漿啤酒成功實現了3億銷售額。
而泰山原漿也有別于同質化中的“小清新”口味,口感醇厚。白酒沉的香,啤酒鮮的醇。一般啤酒保質期都能超過180天,泰山原漿最短只能存7天,這幾乎是泰山原漿啤酒最大的殺手锏。
據泰山原漿啤酒人士稱,在未來,打造出中國人“品質飲酒的生活方式”,是泰山原漿啤酒的終極追求。
在外資啤酒企業人士眼里,泰山原漿啤酒的路線,在中國啤酒市場目前此中競爭事態嚴峻的背景中,幾乎為自己鋪就了一條明朗的前進之路。而更多的中小型啤酒企業也應該學習泰山原漿啤酒的模式,通過打造獨特的產品,去細分市場,為自己鞏固一片忠實的市場。
據酒業界分析人士透露,2017年,將是中國啤酒市場格局開始整合的元年,而中國的啤酒市場仍然會保持全球第一消費的勢頭。隨著不斷整合,中國啤酒市場也將扭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