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國臺酒業在河南省周口市隆重舉行了“致敬麥農守初心 國臺智釀新名酒——2022年國臺祭麥活動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活動。
當前,對于北方小麥來說,到了成熟豐收的季節,意味著一輪耕耘的結束;對于國臺來說,則到了端午制曲的關鍵節點,意味著新一輪生產周期拉開序幕。
在這個起始交接時節,國臺舉行致敬麥農活動,寄寓了對豐收的美好祝愿與憧憬,也彰顯了國臺敬奉天地、崇尚自然的價值理念和以人為本、感恩麥農的人文情懷,同時彰顯了國臺“視質量為生命”的信仰和行動,表達了國臺對品質初心的堅守。
致敬河南麥農,國臺賡續品質初心
眾所周知,好糧制好曲,好曲釀好酒,尤其醬酒的釀造,大曲用糧比較大,與紅纓子糯高粱的比例接近1:1,而小麥是制曲的主要原料,小麥的產地和質量及其附帶的微生物是影響制曲的關鍵影響之一?梢哉f,一瓶好醬酒的誕生,優質小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作為釀酒的重要原料,河南小麥對釀酒行業影響可以說是舉足輕重,河南小麥占到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品質非常適合于釀酒及制曲原料。“作為釀酒人我們應該對小麥產區,對河南麥農胸懷溫情與敬意,回饋溫暖與感恩。”
劉振國指出,通過活動,看到了國臺酒業對品質不懈的追求,從選種、育種到播種、收獲,全鏈條參與到種植產業,從源頭上抓好原料,從原料質量保證酒的品質,不斷夯實高品質發展的根基。
事實上,長期以來,國臺堅守“用糧不畏其精、用工不厭其繁、用時不計其長”的品質承諾及企業責任,從戰略高度抓好釀酒原糧和曲麥生產和供應,打造了種、收、儲、運的全產業鏈閉環品控體系,覆蓋了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的全過程。目前,國臺在河南的西華、扶溝、唐河、葉縣、淮濱等5個縣建立了共計10萬畝的優質小麥基地。
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天士力大健康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國臺酒業董事長閆希軍以視頻方式出席活動。閆希軍表示,“中國小麥看河南”,豫麥一直是名優酒企爭相采購的重要生產資料。牽手豫麥,是國臺追求匠心和品質的體現,對夯實國臺“中國新名酒”品質之基具有重要的意義。
閆希軍指出,“興辦一家企業,造福一方百姓”,是國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奮斗目標。在打造中國新名酒的道路上,國臺將繼續從原料端、市場端和消費端精耕河南市場,深化與種植基地的戰略合作,積極反哺和聯動地方產業鏈,為上游農戶和各類配套產業創造發展機遇,為助推河南省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貢獻一份力量。
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指出,河南不僅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白酒產銷大省,更是“種”酒大省,各大名優酒企紛紛將河南選定為制曲用小麥采購地,并在河南建立原糧基地。可以說,釀酒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河南小麥的一份貢獻。國臺連續第二年在河南舉行祭麥儀式,致敬河南麥農,充分顯示了國臺對消費者、全價值鏈參與者發自內心的尊敬,體現了一家企業的責任和品牌溫度。
客觀地說,國臺千里致敬河南麥農的背后,是國臺抓好原糧基地建設,堅守品質至上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同時,國臺以實際行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回報社會、反哺社會,在城鄉振興、產業升級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堅持智能釀造,國臺打造高品質底色
如果說致敬麥農活動是國臺堅守品質初心,那么智能釀造則是國臺在恪守品質上的探索與實踐。
活動現場,國臺首播《天人智釀之國臺智能制曲》視頻,呈現國臺制曲車間有序、標準、高效的生產流程,并具體解讀了制曲技術體系,展示國臺酒莊智能制曲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在制曲環節,國臺在尊重傳統制曲工藝的基礎上,正在把人工踩曲全面推進到智能制曲階段。目前,國臺已經將人工制曲經驗和感覺轉化為清晰的數據,提取出了9個關鍵工序、26個環節,并提煉出140項工藝指標標準。
而經過對兩種制曲方式的長期跟蹤對比,智能制曲能更高效地制出好曲,曲塊質量更加穩定可控,同時工人重體力勞動強度也大幅下降。
今年國臺祭麥議式活動,以“致敬麥農守初心 國臺智釀新名酒”的主題,與時俱進地反映了國臺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智能釀造方面的創新實踐,彰顯了國臺在建立中國新名酒內涵體系方面的努力。
在業界專家看來,國臺酒業智能釀造之路穩健扎實,走在了醬酒行業的前列,國臺在生產過程中所采用的智能化釀造技術,產品質量更加穩定可控,對全行業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還通過圖片展示神舟十三搭載的國臺小麥、高粱。據悉,與傳統育種相比,航天誘變育種的最大優勢是變異幾率高、變異范圍廣、育種周期短,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誘導植物產生遺傳變異,從而選育新品種。
可以預見,國臺在航天育種層面的積極探索,不僅會助力國臺酒品質的提升,同時也將為白酒釀造科學研究注入新動能。
打造中國新名酒,國臺夯實品質+市場基石
河南不僅是優質小麥主產區,也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白酒產銷大省,是國臺的重點市場。國臺重做百億,鞏固河南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臺酒業集團總經理張春新在講話中表示,今年以來的疫情反復,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廣東、河南、山東等大市場的消費預期造成了一定影響,限制了消費場景。現在疫情趨穩向好,隨著逐步解封,火熱的夏季預示著市場消費恢復的到來。
張春新指出,今年以來,國臺深入開展“春耕行動”、“夏育行動”,從專項經營支持和專項動銷支持兩個方面推進戰略扶商。只要廠商同心,就一定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贏得市場的拓展,路就會越來越寬廣,我們的明天就會好。
2021年國臺取得了含稅銷售額過百億、品牌價值超千億、投產超萬噸、儲存基酒超五萬噸的佳績。立足新起點,展望未來高質量發展。今年年初,國臺規劃了未來30年的“兩步走”戰略,即:從現在開始,用10年時間,建立中國新名酒的內涵體系,把國臺打造成中國新名酒;再經過20年的接續奮斗,到國臺50年時,使國臺酒成為叫得響的中國名酒。
從上述規劃可以看出,十四五是國臺向“中國新名酒”邁進的重要階段。作為國臺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品質的追求和表達上,目前國臺已經確立了“年度四大品質行動”,即國臺每年3·15發布新釀造年份的國臺國標、9月9日致敬貴州粱農活動、農歷九月初九即重陽節生產質量誓師大會,以及這場一年一度的“致敬河南麥農”活動。
可以說,隨著“年度四大品質行動”的持續推進,國臺“視質量為生命”的品質信仰將進一步植入到更多消費者心智,這勢必成為國臺向“中國新名酒”戰略目標邁進的標志性IP和重要助推器。
值得關注的是,活動現場國臺還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河南興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扶溝縣豐達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簽約,以此強化優質小麥的供應保障,也力爭通過聯動產業鏈發展,為廣大種植農戶拓展發展空間。
通過致敬河南麥農活動,可以看到國臺酒業對品質不懈的追求,國臺全鏈條參與到種植產業,從源頭上抓好原料,從原料質量保證酒的品質,不斷夯實高品質發展的根基,用更好的品質回饋消費者、致敬消費者、獻禮新時代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