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漢連供應鏈有限公司1.8萬平方米的倉庫里,進口啤酒壘了兩米多高,工人們正揮汗如雨地忙著裝卸。該公司副總經理朱云彪自豪地告訴記者:“啤酒現在銷量很好,去年最火的時候,一次進來一百多個柜。”
不僅是漢連一家企業,據統計,2015年第一季度,海滄口岸進口酒量達2400多萬升,超過了2013年全年的進口量。海滄已連續8年同比增長超過40%,數字的背后折射出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斷改革監管模式、提高通關效率所作的探索。
“標簽平臺”將監管前移
“啤酒因其保質期較短,非?简灨劭诘耐z效率,檢驗時間過長,我們就極可能錯失推向市場的時機。”朱云彪坦言,之所以進口量一再加大,就是因為海滄口岸的通關效率很高,“基本上做到隨檢隨放,根本不用考慮滯港的問題。”
“隨檢隨放”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事實上,僅標簽問題就曾經嚴重影響口岸的通關效率。進口酒必須具備完整的中文標簽,然而按傳統做法,很多進口酒商均等產品到港后,再向檢驗檢疫部門咨詢有關進口產品的中文標簽制作要求。由于企業報檢人員的相關業務水平高低不等,整個中文標簽的制作過程少則更改兩三次,多則六七次,給企業造成了相當大的人力、交通成本。頻繁的標簽更改同時造成的是進口產品的滯港問題。
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海滄局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大膽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了一個“進口食品標簽服務咨詢平臺”,將標簽監管工作前移。依托該平臺,進口商可以在進口食品到港前,通過網絡免費咨詢并制作上傳進口食品中文標簽,檢方工作人員會在線上即時指點企業進行標簽的設計、更改。在完成標簽的制作之后,進口商只要等待貨物到港并為之加貼好標簽,一個工作日內即可在檢驗檢疫部門辦理好標簽備案。
自從2015年初海滄局試運行該平臺以來,已有900余份標簽通過該平臺完成咨詢反饋,大幅縮減了進口食品的通檢時間。
“千里眼”可實時監控
標簽問題解決了,還能怎樣提高通關效率呢?“倘若我們了解進口商倉庫里7×24小時的情況,并有記錄在手,我們就能夠進一步優化檢驗檢疫流程。”在會議室里,海滄局副局長林為亮展示了海滄局在這一方面的突破。鼠標輕輕一點,整個海滄轄區的進口商倉庫里的作業情況一覽無余。
原來,該局在轄區內所有進口倉庫內都安裝了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100%。有了這個時時監控記錄作依據,檢驗檢疫人員可以非?焖俚卣{閱企業在任一時間段的倉庫操作內容。“對于像是標簽加貼這樣的檢驗內容,我們就可以實時監控,合格了即時放行。”
即便如此,檢驗檢疫人員仍未止步。按照以往的流程,檢檢驗檢疫人員在口岸對貨物進行檢驗后,要回局里發出相關指令才能夠將貨物放行。如今,該局借助便利的信息網絡與移動終端,把檢驗、備案、放行的工作放在了一線,讓合格的貨物立即得到了放行。該終端通過移動網絡連接至局里的備案系統,一線工作人員在平板上特別開發的移動軟件里就可以遠程操作備案、放行的流程,使得通檢效率大幅提高。
“風險管理”讓監管有效
通過一系列的信息化檢驗檢疫措施改革,海滄局已經能夠將平均通關時間縮短一半,甚至短則兩天便可完成。但是,“放得快”的同時,檢驗檢疫部門更重要的任務是“管得住”,確保百姓餐桌安全。
為此,該局一方面優化了實驗室的檢測項目,采用風險管理的理念,著重加強對高風險項目的檢測。如加強對進口啤酒的甲醛、酒精度等含量的檢測,看其是否與標簽說明相符。積極打造標桿企業,促進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根據對進口商的檢驗歷史數據,積極扶持大型的誠信企業樹立標桿,給予通關便利,并逐步實行企業分級分類管理。
據統計,2015年第一季度,海滄口岸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23批次,其中酒類14批次。海滄,正逐漸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進口酒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