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尚無明顯成效
面對進口葡萄酒的沖擊和國產葡萄酒自身的渠道等問題,國產葡萄酒企業近幾年也確實在努力,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營銷模式、提升產品質量。
各大國產葡萄酒品牌紛紛調整產品結構,發力中高端,既是消費者升級背景下消費者選擇變化所致,也為了更好應對進口葡萄酒的沖擊。具體而言,通葡酒業2016年低端葡萄酒同比增長8.38%,而中高端葡萄酒同比增長21.98%,增幅更大;威龍股份低端葡萄酒同比增長2.55%,中端葡萄酒同比增加16.04%,高端葡萄酒同比增加45.75%,亦是高端增長最快;曾經擁有2000多款單品的長城葡萄酒也在2016年集中資源打造長城五星戰略大單品。
而在渠道方面,面對太過依賴大商模式的制約,各大品牌不斷調整,資料顯示,通葡酒業2016年直銷模式增速為92.31%,遠高于批發代理模式的11.06%;中葡酒業2016年直銷模式增速為18.37%,而同期的經銷商模式同比下滑12.5%。這都是各大品牌在減弱對經銷商依賴方面所做的努力。
但各大品牌所作的努力目前成效并不明顯。雖然各大品牌高端葡萄酒增速較快,比例提升,但占比仍然低于低端葡萄酒。例如,威龍股份2016年低端葡萄酒實現收入5.86億元,占比75%,中端葡萄酒實現收入1.39億元,占比18%,高端葡萄酒實現營收4795.5萬元,占比7%,高端占比仍然很小。
同理,在渠道方面,各大品牌逐漸擺脫經銷商模式,但不得不承認,目前經銷商模式仍是公司營銷的主體。具體而言,通葡酒業2016年增速高達92.31%的直銷渠道實現營收225萬元,占比僅為3.1%,而傳統的批發代理渠道營收7083萬元,占比高達96.9%。中葡酒業經銷商渠道營收2.16億元,占比86.7%,直銷渠道營收3328.6萬元,占比13.3%。
此外,蔡學飛表示,國產葡萄酒的消費者教育不斷深入,但由于長期打價格戰,忽視品牌力的打造,目前國產品牌的品質、品牌層面還是弱很多。
復蘇還要等多久?
對于國產葡萄酒未來的發展,張裕葡萄酒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記明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張裕的目標是爭取五年內實現張裕進口酒的銷售業務占張裕總銷售的30%。今后發展中,張裕先把自有品牌做好,再次把白蘭地做好,最好再做好進口酒,堅持三箭齊發。而在2016年年報中,張裕也提出2017年公司將加快國際化步伐,尋找澳大利亞、智利等葡萄酒莊產區合格的目標企業。
對此,蔡學飛表示,通過收購國外酒莊對進口葡萄酒在國內市場進行銷售和代理的模式即通過資本并購掌控上游資源,這是未來的一大發展方向,因為國內市場有很強的消費進口葡萄酒的氛圍。但是,由于國產葡萄酒企業運作國際品牌的難度較大,加之收購的國際酒莊多是“雞肋”,太好的酒莊沒有收購能力,太差的酒莊又沒有多大意義,因此,運作這些品牌需要很長的時間積累。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國產葡萄酒品牌不斷發力中高端以及減弱對經銷商渠道的依賴,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中高端產品占比不斷提升、銷售渠道多元化、渠道與互聯網結合程度逐步提高將是未來葡萄酒行業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