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白酒圈突然被衡水老白干擬全資收購聯想控股旗下豐聯酒業的消息刷了屏,老白干酒(滬市代碼:600559)3月18日發布的“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表示,要以發行股份及現金方式100%收購聯想控股成員企業豐聯酒業資產。這一消息被廣泛解讀為聯想控股旗下酒業投資以“割肉”的方式黯然離場,其試圖以資本手段改造中國白酒行業的雄心也以失敗告終。
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很快,豐聯酒業總裁湯捷在內部高管群所發的微信被曝光。湯捷在微信表示,事情的真相絕非像老白干酒公告中所說的那樣“100%被收購”,而是股權置換式的戰略合作。如果重組成功,豐聯酒業將成為衡水老白干的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則是河北省國資委——這意味著,聯想控股非但沒有割肉退出白酒行業的意思,反而有可能借此躋身成為一家重量級的白酒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
至此,這則消息變得越發耐人尋味。眾所周知,從2011年開始聯想控股通過旗下的豐聯酒業先后將板城、武陵、孔府家和文王四家酒企收歸旗下。但這一系列收購顯得有些時運不濟,政策上突然出現的變數讓中國白酒市場急轉直下,這也讓意欲在白酒行業一展拳腳的豐聯酒業頗為尷尬,而“高位接盤”的帽子一戴就是5年有余。所以,當老白干的公告出來后,輿論想當然地將其解讀為聯想控股割肉離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確實是聯想控股揮淚大甩賣,那么“外行干不了白酒“的論斷也就從此坐實了。然而,事情絕非這么簡單。從常識來判斷,聯想控股沒理由在這個時候放棄旗下酒業投資。這兩年,白酒市場已有明顯的回暖跡象,而豐聯酒業旗下四家酒廠在聯想控股的改造之下,已經出現了向上的苗頭,聯想控股2016年半年報顯示,豐聯酒業已經實現了扭虧為盈。在就已經見到曙光的時候,將自己好不容易養大的孩子拱手送人,看上去既不符合資本的邏輯,也不符合聯想控股自身的戰略布局——消費升級一直是聯想控股極為看重的一個戰略焦點。
由此看來,聯想控股非但不想背投資酒業失敗這個鍋,而且此次與老白干的聯合背后,有可能是一盤很大的棋。
中國白酒行業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雖然其中有不少上市公司,甚至有茅臺這樣的”股王“,但其對資本的理解和駕馭卻是相對初級的,緣于此,其管理運營模式也始終難有突破。一言以蔽之,市場很大,但格局不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有那么多著名的白酒品牌,并且擁有一個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的巨大市場,卻始終沒有出現一家世界級的酒業公司。
國際上目前較為成功的兩種酒企發展路徑分別為拉菲模式與帝亞吉歐(Diageo)模式,前者因為拉菲葡萄酒的品質而聲名在外——中國白酒企業即為這種模式,其核心戰略在于把單一的品牌做到極致,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大體都是這樣的路線。但市值與影響力更大的帝亞吉歐則采取另一種策略——作為市值近千億美元的全球最大洋酒公司,它更擅長運用資本的力量將產業做大。其運作模式是,在擁有了一些比較著名的品牌之后,通過資本快速整合更多品牌,形成一個龐大的酒業集團。例如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尊尼獲加、百利甚至水井坊,都是其旗下產業。這種模式對于內部消除競爭,擴大客戶集聚面、打破地域壁壘都有極大的好處。
了解了這些,再回過頭來看老白干和豐聯酒業的”緋聞“,也許就能嗅出一些不同尋常的味道。豐聯酒業雖然規模雖小,但與其他傳統酒企不同的是,它一出生就擁有資本的基因,其發展路徑也與帝亞吉歐更為接近。老白干作為一個類全國性品牌,在諸如安徽、山東和湖南這樣的白酒消費大省影響力是偏弱的,如果和在這些市場已有一定基礎的豐聯酒業聯手,無疑勝算會大很多。
事實上,海外的紅酒和中國的白酒比較類似,這一類的消費品他很難出現IT類消費品那樣一家獨大的局面,因為白酒作為一個感覺性的消費品,客戶本身就是相對比較復雜的,具有很強的心理皈依,這就需要多品牌百家齊放,去不斷細分市場,才能使整個局面越做越好。目前看來,在消滅對手的競爭特質方面,中國白酒并沒有贏家。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能用資本融合的辦法,通過頂層設計把彼此凝結在一起,同時又以自己的獨立體進行市場開拓,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將會是一個極具新意的玩法。
對于相對保守的白酒行業而言,老白干和豐聯酒業正在進行一場大膽的實驗。有消息人士就認為,如果能通過換種方式”釀酒“,走出一條白酒產業發展的新路,無論是這兩家公司,還是整個中國白酒行業都將獲益匪淺,屆時中國白酒業競爭格局也將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