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基建”成為熱詞。最新信息顯示,3月初,中央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據有關機構預計,預計2020年新基建規模為3.3萬億元,同比增長26%,至2025年新基建將保持年均15%復合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新基建”為高端酒注入新的動能。其利好將更早體現在商務活動領域,預計商務消費首先帶動高端酒需求增加,進而輻射次高端,甚至是中端酒領域。此外,“新基建”也將為酒業帶來兩大改變,一是新基建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加速酒企數字化轉型;二是酒業智能工廠和智慧化工廠建設提速。
在“新基建”的熱潮下,經佳釀網梳理發現,近期一些名酒企先后發布技改項目消息,并且大多聚焦于優質高端酒的智能化技術改造,覆蓋了從釀造包裝到物流配送的全生產鏈。
2月20日,茅臺向外透露總投資約35億元的茅臺酒技改工程將于今年6月30日前全面竣工。該項目始于2017年,工程完成后茅臺酒基酒產能將達到每年5.6萬噸。
2月21日,五糧液發布勾儲酒庫技改工程項目、成品酒包裝及智能倉儲配送一體化項目招標公告。公告顯示,項目涵蓋了工業4.0、中國智能制造2025、互聯網+、智能化包裝、智慧物流等最新概念。
2月25日,郎酒發布投資2.74億元的盤龍灣基地技改項目信息,新增產能6000噸/年。
3月4日,古井貢酒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資實施釀酒生產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總投資 89.24億元,該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1830畝,建設期預計五年。將建設釀酒生產區、儲酒及勾調區、包裝物流區等相關設備設施。該項目園區落成后,古井貢酒將實現年產6.66萬噸原酒、28.4萬噸基酒儲存、13萬噸灌裝能力。
3月12日,瀘州老窖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規模不超過15億元的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釀酒工程技術改進、黃艤釀酒基地窖池密封裝置,以及制曲配套設備購置等項目。
業內人士表示,數字化、智能化是“新基建”的整體趨勢,名酒企先后啟動技改擴產,不只是基地擴建,還有鮮明的數字化特征。酒企的技改,更準確的說應是酒企在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向產供銷全數字化的智慧酒廠轉型。
此外,國內消費市場正處于消費升級與品質化需求之中,對高端優質基酒的需求量增加,這是名酒進行技改的又一動力。白酒行業長期以來處于中低端白酒產能過剩,高端優質基酒產能不足的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產品和結構升級成為當下白酒行業剛需,未來優質基酒生產能力將可能成為制約酒企發展的關鍵因素。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白酒總產量減近600萬千升,2016-2018年總銷量下滑35%。在產銷持續下滑的同時,一二線名酒企的凈利潤普遍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尤其是高端、次高端的市場規模得到了擴容。這一定程度預示著白酒行業已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同時也表明行業的集中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行業內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在未來幾年,強勢酒企對于技改的需求將更加迫切,特別是擴張性強勢區域酒企,其優質基酒產能決定著下一步產品結構升級的品質,伴隨優質基酒的產能擴充,擠壓態勢也將進一步加劇,名酒之間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