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市場上的酒類品種越來越多,除了米酒、白酒、葡萄酒,還有了國外引進的各種洋酒。而現代社會中,各種場合消費量最大的無疑是白酒。白酒消費量的增大也帶來了監管方面的各種問題,監管部門面對大量白酒生產和流通,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當地監管部門又是如何面對困境,處理好這些的問題呢?為此,我們對湖南、江蘇、安徽、河南、吉林五省的白酒監管做了一個詳細的情況匯總,分享給廣大讀者。
湖南:電子溯源體系引領全民監管
湖南是白酒的消費大省、生產小省,年平均產銷量僅二十幾萬噸。自2012年開始,湖南白酒行業進入了結構性調整,低增長給白酒行業帶來了一次大洗牌:小微企業日漸淘汰,大中型企業逐步向好,龍頭企業效益日趨改善,這對于行業的有序監管和健康發展無疑是利好。
2015年開始,隨著全國食藥機構改革的逐步推進,原屬商務系統的酒類流通管理職能被統一劃分到食藥監管系統。湖南省酒業協會會長劉維平說道:“近年來,酒類監管環境治理得較好,較之往年,毒酒、非食用原料配酒的案件少了,危及消費者生命的現象也少了。至于商標侵權等企業糾紛,通常由工商部門來管。”
而部分地區相關領導對于酒類監管的重視不夠,改革后的人員力量配備不足,直接導致了白酒行業安全監管力量薄弱。有的地區出現了1個人管轄幾十個行業的現象,有的地市甚至出現了白酒行業監管兩年真空狀態,以致倒貨串貨、制假售假等現象又開始活躍猖獗,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
根據《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以及湖南的相關法律法規,食品的溯源有利于規范流通渠道,防止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同時也是基于對機構人員配備不夠的補漏,推進市場規范的進一步提高,2016年初,湖南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委托湖南省酒業協會開發建立電子溯源平臺,用電子隨附單追蹤酒類產品從出廠到終端流通的全過程。
酒類電子隨附單相當于每瓶酒的身份證,記錄了產品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的各個環節,消費者只需打開手機掃一掃,輸入批次號便知酒的來路是否安全,還能夠隨時查驗到有關產品的銷售數量、去向和分布等相關情況,方便監督管理。因此,通過酒類電子隨附單,能規范價格體系,防止仿冒、竄貨等現象,將假冒酒流通領域堵死。平臺自帶的大數據和云計算處理系統,則為酒類生產、流通企業及監管部門提供了準確分析數據,可以指導幫助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從而保障消費者權益,也能保護酒類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合法利益。
劉維平說:“隨附單在酒類流通領域已經使用了十多年,能夠隨便開具,且很容易造假,所以會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成為他們的保護傘。但是電子隨附單可以杜絕這樣的情況,不過需要監管部門大力監督,以及消費者的配合,消費者應主動索取電子隨附單。”針對以上問題,湖南省食藥監管部門協同酒業協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進行經銷商培訓,舉辦新聞發布會,讓整個社會知道這個平臺,了解其重要性。
2016年下半年,湖南已將常德、邵陽作為電子隨附單試點城市進行推廣,取得了較好效果。常德市還為此成立了專門的酒類市場監管部門,目前是全國酒水監管最為規范的城市。“今年將在湖南全省推廣酒類電子隨附單,讓湖南全民參與到酒類溯源。”劉維平說。
在湖南酒業協會,許多白酒企業也開始抱團取暖,加強行業自律。如通過開展行業經驗交流會,對企業優秀案例進行表彰、推廣;又如加快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在行業內部進行誠信企業評選;通過摘牌、公示等方式在行業內部互相監督誠信經營;對于不履行義務的企業,則進行通報批評,拉入協會黑名單。為配合食藥監管部門規范市場,建立安全有序的商業流通環境,同時形成有效的內部競爭體系,達成行業從安全生產到經濟發展的共同向好,共同拓寬省內、國內市場,湖南的白酒企業也在時刻規范他們的生產經營行為。
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監管一處副處長趙子瑞指出,為從源頭保障白酒質量安全,湖南還將加大酒水監管力度,通過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以嚴懲重處抓專項整治,嚴格落實白酒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包括嚴控白酒中塑化劑污染、嚴打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白酒、嚴禁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加強白酒出廠檢驗、嚴格規范白酒標簽等;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推動實現白酒生產、流通的全程追塑和全民監督。
安徽:建立完善的全程監管制度
安徽自古以來就是白酒生產和消費的大省。“東不入皖,西不入川”就是安徽白酒行業影響巨大的真實寫照。截止到2016年底,安徽省擁有白酒生產企業近500家。
面對安徽白酒行業昂揚的發展態勢,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對白酒質量的監管從未放松,出臺了專門的法律規定《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白酒生產和散裝白酒生產經營監督管理的通知》;建立了覆蓋食品藥品監管全程的制度體系,分類建立完善許可審批、日常各類檢查、稽查執法、審評認證、抽檢監測、檢驗檢測等各項工作規范;加快推進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化建設,建設覆蓋食品藥品全品種的信息追溯系統;實現監管網格化全覆蓋,廣泛使用執法終端實時記載和反映日常檢查信息,使網格化運行不是走形式;推進監管痕跡化,從行政審批、日常監管到稽查執法、監督抽檢的每項工作、每個環節、每件案件、每名參與者都要留下真實的痕跡,形成規范化監管檔案,為后續的督察、考核、查證提供原始憑據;全面推行風險分級管理制度,建立風險因素評定——風險等級分類——監管強度分級的風險分級管理模式,實現分級管理在食品藥品監管全品種、全環節的全覆蓋。
今年,安徽省還將全力加強執法監管,在加強日常監管的同時,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推進智慧監管,試點推廣溯源技術應用。今后食藥監管部門只要檢查白酒企業生產銷售記錄,便可對皖產白酒進行追溯,逆可知白酒是何時何地來自于哪個酒廠,順可曉它具體發往了哪個市場。日前,安徽省局要求,通過建立白酒生產企業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白酒質量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發生質量安全問題時產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責任可追究。安徽省局將對白酒生產企業開展定期不定期全面檢查。檢查人員根據企業產品銷售記錄,隨機查閱批次產品出廠檢驗原始記錄和檢驗報告、查閱該批次生產過程控制,包括灌裝、勾調、蒸餾、發酵、制曲程序的生產記錄。根據原輔料記錄,倒查企業糧谷、外購原酒、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劑、內包材等進貨查驗信息,對不符合追溯要求的嚴格追究企業負責人和質量負責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