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白酒監管有溯源成功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豫酒發展駛入快車道。而二十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除啤酒外,河南白酒、葡萄酒行業整體下滑,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狀況。據不完全統計,豫酒在河南的市場占有率在30%左右,外來品牌的涌入,也給行業的監管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對此,河南在白酒監管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河南省酒類生產、銷售企業信用評價管理辦法》規定,河南省酒類生產、銷售企業,依據該企業的基本信用狀況、信用資產積累水平、信用資產流失情況,如有違法行為或不良行為等,把酒類企業劃分為七個等級進行管理。2017年,為加強全省白酒食品安全監管,落實國家關于食品藥品可追溯體系建設有關要求,河南省局印發了《關于白酒生產企業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實施意見》。
盡管如此,河南白酒依然存在監管能力弱、難度大、標本不能兼治等問題。酒企繁多、檢測及抽檢范圍小,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很難解決白酒監管難題。由于白酒多年來固定的產業鏈,白酒銷售渠道廣,品牌魚龍混雜,各級代理商、分銷商紛繁,監管上還存在盲區。每年仍然有大批白酒掛著“純糧釀造”的羊頭,賣著酒精勾兌的“狗肉”。甚至有很多假酒以次充好,以至于某些地市不時發生酒精中毒事件。
對此,有專家建議可以借鑒湖南“酒類溯源隨附單管理服務平臺”的模式,從紙質隨附單到電子溯源平臺,從政府角度實現食品安全的監管;從協會角度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從消費者角度營造放心消費的消費環境。
江蘇:專項行動完善長效監管機制
江蘇歷來是白酒生產和消費的大省。相對于其它白酒產銷大省,江蘇總體消費結構較高,中高檔白酒份額較大,單從牟利這點來看,或許是導致假酒不斷出現的最主要原因。近年來,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一直把白酒作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重點,但是,目前白酒生產仍存在一定的質量安全隱患。
為進一步提升白酒生產企業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和白酒質量安全整體水平,揚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公安機關深度合作,專門開展了酒類專項整治,不僅使駐局食藥警務室發揮了作用,還會同市公安局制定了針對生產、流通、餐飲各個環節的具體行動方案,重點檢查了白酒的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和餐飲環節。專項行動中行政機關的專業知識與公安機關的刑偵手段相配合,深挖線索,追根溯源,查找源頭,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酒類違法行為。此次專項整治活動有效地凈化了全市酒類食品市場秩序,保障了廣大消費者食品安全,有力凈化了揚州市酒類市場環境。
作為“白酒之都”的宿遷市開展了“四個結合”白酒專項活動,將集中行動與日常辦案相結合。集中行動講究“選時點、強任務、打短快、重威懾”,做到縝密部署,快速出擊;日常辦案注重發揮技術手段,加大抽檢力度,對不合格產品、消費者投訴等重要線索由市局直接或牽頭查辦;對酒類企業進行分類,實行重點檢查、治理;全市建成短長結合、點面互補、標本兼治的“1+4”白酒安全長效機制;對白酒企業負責人進行培訓、對抽檢不合格及舉報投訴企業實現查處率100%、實行“黑名單”管理制度、建成白酒追溯體系。
目前,江蘇省白酒安全監管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主要有三點。一是當前白酒造假條件較為簡單。犯罪分子購買低檔白酒冒充高檔白酒,有簡單的包裝和設備即可。二是對于仿冒酒類的案件的處理目前相關法規還不夠健全,還只能使用相關侵權的法規。三是市場上的假酒銷售行為非常隱蔽,F在的假酒不僅制造、販賣利益鏈條隱蔽,由于制售點分開而獨立,打擊難度較大,而且同時假酒也在不斷進行“升級”,普通消費者往往難辨真假。執法人員建議消費者在對白酒消費時整體破壞酒盒包裝及酒瓶,杜絕不法分子對知名白酒產品包裝外盒及酒瓶的回收。
江蘇省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不斷完善長效監管機制,督促企業切實保障白酒質量安全,促進江蘇白酒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吉林:市場整治引領酒業健康發展
吉林省作為全國的農業大省、產糧大省和商品糧輸出大省,白酒企業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生產出了許多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的好酒。雖然吉林省現有獲得生產許可證的白酒企業400余家,品牌眾多,但吉林地產酒在全省白酒市場只能作為補充,市場份額占有率不到三成,外來品牌的涌入,使得監管難度加大。
為切實規范白酒市場秩序,加強白酒市場監管,促進白酒產業健康發展,吉林省各地食藥監管部門結合自身實際,對轄區內白酒市場開展了專項整治活動。
2016年4月下旬,吉林市食藥監管局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餐飲服務環節酒類產品專項整治,主要以農村、城鄉結合部和餐飲集中區域為重點區域;以中小型餐飲服務單位,提供餐飲服務的酒吧、歌廳為重點對象;以散裝白酒、自釀酒、調配酒和葡萄酒為重點品種。
2016年11月份,前郭縣食藥監管部門和安圖縣食藥監管部門分別結合轄區實際,全面開展了白酒小作坊和散裝白酒生產經營專項整治行動。首先明確整治重點,以白酒小作坊、流通環節散裝白酒、餐飲消費環節散裝白酒為重點,著重檢查其是否無證生產經營、進貨查驗和銷售臺賬等是否記錄完整、是否使用不合格的原輔材料,是否存在私自加工兌制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向企業負責人及相關人員講解酒類食品安全知識,督促企業負責人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識,防止中毒事件的發生。
和龍市隸屬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腹地,是聯合國擬定的圖們江域大“金三角”中方的一個支點,被國家旅游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016年12月,和龍市食藥監管部門對白酒市場進行清理整治,針對白酒需求量大,假冒名優白酒抬頭、散裝白酒違法添加等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整治;重點整治問題白酒多發的集貿市場、超市、名酒專賣店、小食雜商店;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格督促酒類經營單位遵守進貨查驗記錄、索證索票等制度,重點查處貨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續不全的白酒等酒類制品;著重打擊酒類生產經營者以“國家機關特供”“軍隊特供”“內部特供”等名義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
白酒類生產企業整治規范了全省白酒生產經營秩序,不僅凈化了酒類生產企業市場,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給了合法企業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確保群眾酒杯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