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的曲阜孔府家酒業有限公司(下稱“孔府家酒”)如今正面臨再一次易主的可能。早在2012年,聯想控股旗下的豐聯酒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豐聯集團”)耗資四億元全資收購孔府家酒。
彼時,白酒市場深度調整,孔府家酒業績并未因為聯想的介入獲得逆轉,反而業績下滑嚴重。自收購起至今,聯想控股已經為孔府家酒更換了三任主帥。如今,孔府家酒的股東已經悄然變更,自感“玩不轉”的聯想控股此次是否會將白酒業務打包甩賣?
股東已經悄然變更
工商登記顯示,就在2016年12月20日,孔府家酒悄然變更了股東發起人。變更前,孔府家酒的股東分別為邱振新、李建國、豐聯酒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額分別為600萬、300萬和1.7億元,變更后的股東分別為邱振新、李建國、安徽文王釀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文王釀酒”)。
從以上變更不難看出,豐聯集團已經將其持有的孔府家酒股份悉數轉讓給了文王釀酒。
實際上,文王釀酒也由豐聯集團全資控制。2012年8月22日,聯想控股向文王釀酒管理層股東和其他自然人股東收購了文王釀酒100%的股權,收購對價合計為4.43億元。
除了孔府家酒、文王釀酒外,豐聯集團在當時收購的另外兩家酒企分別是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以及河北承德乾隆醉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家酒企均在2016年11月25日完成股東變更,原本由豐聯集團持有的股份均變更為文王釀酒。
據行業公眾號“酒業家”的報道稱,此次豐聯集團旗下四家酒企股東均由豐聯集團變更為文王釀酒,原因在于豐聯集團此番欲將四家酒企打包出售給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衡水老白干”),交易對價約在14億-15億之間。
衡水老白干已經停牌,在公司2月22日發布的重大資產重組報告顯示,公司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標的資產所屬行業為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有知情人士稱,此次之所以將其他三家酒企的股東都變更為文王釀酒,原因在于利用文王釀酒所在地的政策優惠,減少衡水老白干的并購重組的難度。
2016年9月9日,證監會公開發布了《中國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意見》提出對全國592個貧困縣企業IPO、新三板掛牌、債券發行、并購重組等開辟綠色通道,IPO將免排隊。其中,安徽19個縣區在列。
公開資料顯示,文王釀酒所在地安徽阜陽臨泉縣正在此次政策惠及的地區之列。
收購五年,虧損嚴重
一旦上述消息被坐實,這也意味著豐聯集團歷時五年發力介入的酒水業務將徹底出清。彼時,收購上述四家酒水企業,豐聯集團耗資近20億元。如果上述14-15億元的交易對價屬實,也意味著豐聯集團將折價處理上述四家酒企。
歷時五年時間,豐聯集團作為聯想控股旗下酒業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未給聯想控股帶來預期收益。從公司財務報表看,其酒水業務虧損嚴重。
聯想控股的財報顯示,包括孔府家酒在內的四家酒水企業未能逃脫全行業下滑的趨勢并且虧損嚴重。2012至2014年,聯想控股白酒業務的收入分別為9.1億元、12.97億元和11.21億元,2014年的營收相比2013年下滑了13.56%。
其中,乾隆醉酒業2014年銷售收入5.11億,較前一年同期減少3200萬元,文王釀酒的銷售收入2.96億,減少6500萬元,武陵酒業減少1900萬元。
而孔府家酒2014年的銷售收入為1.96億元,比2013年減少6500萬元,下滑幅度在四家酒企中最大,下降幅度接近25%。
財報并未公布具體白酒企業的盈利情況,不過,聯想控股對農業和食品業務合并計算的數據顯示,白酒業務的虧損相當慘重。數據顯示,2012-2014年,公司農業與食品業務收入分別為9.73億元、16.84億元和15.31億元,三年時間分別虧損0.73億元、2.01億元和9.48億元。
“我們農業與食品業務虧損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我們的白酒業務于2014年產生減值損失6.2億元,反映了該業務因白酒行業增長放緩而令預期盈利能力下降。”聯想控股財報表示。
2015年,豐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87億元,雖然相比前一年同期增長了5.89%,但是其凈利潤仍然虧損7300萬元。
聯想控股2016年的半年報顯示,豐聯酒業白酒板塊終于實現了扭虧為盈。2016年上半年,豐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68億,凈利潤1300萬元,雖然營收較前一年同期下降9%,但是凈利潤較前一年5900萬元的虧損增加7200萬元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