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數據顯示由山東口岸進口的葡萄酒均價僅為每升7.6元,平均進口價格下跌超三成。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市場上的進口葡萄酒價格與前幾年相比也有了較大幅度下降,10元、20元價位的進口葡萄酒十分普遍。而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國內市場進口葡萄酒價格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跌。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大眾消費的走旺和進口成本的降低。而傳統白酒企業為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通過進口葡萄酒踏足葡萄酒市場,也造成了進口葡萄酒量增價跌局面的出現。進口葡萄酒每升8塊
根據青島海關公布的數據,2015年山東口岸進口葡萄酒1.2億升,比2014年增加90.6%,創下歷史新高。雖然葡萄酒進口量大幅增加,但進口貨值卻并未隨之大幅增長,同比僅增長32.3%,進口平均價格下跌30.6%,僅為每升7.6元。
從全國范圍來看,進口葡萄酒價格也呈現出量增價跌的趨勢,2015年全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553,573,891升,進口貨值為2,031,670,743美元,同比均出現大幅增長,但進口均價同比下跌了7.3%,僅為3.67美元/升。
據了解,消費理念日趨理性,進口成本不斷降低,是拉低進口均價的重要原因。2014年以來,國內高端葡萄酒消費需求大幅減弱,消費者已經從購買奢侈高端葡萄酒送禮,轉為購買價格實惠的葡萄酒日常飲用,進口的整體檔次和價位都有所下調,中低價位葡萄酒的消費量開始增加。同時,隨著跨境電商模式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貿易商從國外原產地直接采購,大幅壓縮了渠道和中介代理成本。百元價位最受歡迎
什么價位的葡萄酒更受消費者的歡迎?根據酒類電商銷售平臺的銷售數據,百元以內的葡萄酒銷售數量最高,更受歡迎。不少市民也表示,會優先考慮百元以內的葡萄酒,“百元以內的就不錯,價格不貴,又是進口酒,喝起來健康,就是拿來用作招待也有面子。”
酒仙網負責人范晉宇表示,目前酒仙網進口葡萄酒的消費占全部葡萄酒的90%以上。1919酒類特供的數據則是進口葡萄酒與國產葡萄酒的銷售比例為85:15,并表示進口葡萄酒的優勢在于其品質和更具性價比。
有行業分析師認為,隨著我國進口葡萄酒零關稅政策的進一步實施,進口葡萄酒的高性價比將再次凸顯,預計全年進口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將大幅提升至33%。而根據消費、產品和市場情報供應商英敏特的行業分析報告,到2017年中國葡萄酒市場消費能力將達到28.27億升,消費總額達到938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達102.5%。白酒企業紛紛染紅
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的態勢也吸引了不少白酒企業的目光。2013年-2014年,茅臺、瀘州老窖、洋河等全國性白酒生產商已經率先對外宣布進入葡萄酒領域。隨后,四川豐谷酒業、河南張弓酒業等二線白酒品牌也開始相繼進入葡萄酒行業。
山東本地的景芝酒業也推出了智利原酒灌裝品牌“鴻鶴”,同時與中糧名莊薈合作運營進口葡萄酒。另一品牌今世緣酒業也在2015年秋季,借著秋季糖酒會的契機在南京正式亮相了其推出的葡萄酒產品。據了解,這是一款來自澳大利亞南部的西拉干紅葡萄酒。根據1919酒類特供提供的數據,目前已有20%的白酒廠商在經營白酒的同時也經營葡萄酒。市場將迎來洗牌
隨著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放開,全世界的葡萄酒都將其視為有潛力的市場,所以各種層次的葡萄酒都蜂擁而至,其中低端的葡萄酒對市場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同時有可能造成進口葡萄酒市場過于求的局面。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不少進口葡萄酒都屬于低端葡萄酒,這些葡萄酒畢竟沒有收藏價值,如果大量進口,勢必造成供過于求的局面,壓貨幾年,經銷商等于全虧,當然會考慮不如降價處理。”進口葡萄酒市場的量增價跌的狀況還會繼續延續下去,直到一部分進口商被“洗牌”、一部分進口葡萄酒被“洗牌”,但從長遠來看,未來進口葡萄酒的價格將會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