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反腐、反“四風”的持續發力下,雖元旦春節相繼到來,但市場中高端白酒銷售卻并不理想。于是,一些酒企開始進行渠道突圍。
渠道拓展 隱患待解
“出廠價598元1瓶,現在購買598元1箱,3588元6箱,1瓶僅99.6元。”這是一些電視、廣播里播放的名酒促銷廣告。在白酒行業量價齊降的背景下,開拓營銷新渠道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此低的價格,買到的會是真的名酒么?
四川郎酒銷售有限公司陜西辦事處的龔先生對記者表示,電視、廣播里賣的所謂“名酒”大多是貼牌酒。他說:“一個酒企生產出的酒是分系列的,高中低檔的都會有;而且很多酒企還有子公司,他們也有自己的產品線。比如茅臺酒也有中低端。另外,有些經銷商也不排除用假酒冒充名酒。
電商渠道也被一些白酒企業看好,但真正合作時卻是“又愛又恨”。“酒廠最怕的就是經銷體系被擾亂,各個層級都有它的價格級別,但電商往往需要打‘價格牌’,這就是個矛盾。”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一負責人表示。據了解,當前酒企通過電商渠道份額不到2%,傳統經銷體系依舊是出貨的主渠道。
行業調整 關注大眾消費
反腐新政極大地改變了白酒行業的規則。西鳳、太白等陜西知名酒企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要如何突圍呢?《食品新觀察》雜志主編王尚東表示,對于陜酒企業來講,當前更需要認認真真去運作自己的門前市場,充分抓住時下回歸理性消費的趨勢,打造區域性強勢品牌。王尚東說,當前春節白酒市場已有了些新變化,這些變化反映出當前酒企求新求變的方向。比如相比往年,百元白酒變得暢銷,逐漸引領大眾消費市場;高端白酒也放下身段,開始發力平價市場;還有很多酒出現了小瓶裝,外觀也更加時尚,反映出對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