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葡萄酒產量去年又出現下跌。昨日南都記者從國家統計局網站上了解到,去年我國葡萄酒產量累計為100.1萬千升,相較2016年下跌5 .3%,據悉,這是我國葡萄酒產量連續第三年下跌。不過南都記者發現,在產量連年下跌的情況下,國內葡萄酒銷售額正不斷攀升。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葡萄酒市場正處于上升通道,銷售額不降反升可能與產品結構及毛利率提升有關,而從近期國內葡萄酒巨頭的動作來看,今年國產葡萄酒可能迎來轉折的關鍵點。
總產量已連續三年下跌
據南都記者梳理國家統計局數據發現,我國葡萄酒產量在2003年(當年報34.3萬千升,增長13.5%)出現雙位數增長后,產量呈現快速激增態勢,直至2012年達到產量頂峰121 .5萬千升,增長幅度為15.7%。
不過自2013年起,我國葡萄酒產量則出現“波動行情”,在2014年小幅反彈后,2015年至2017年產量和增速連年下跌,去年的總產量更是低于2010年總產量(108.8萬千升)。
在國內葡萄酒總產量開始下降的同期,進口葡萄酒量出現遞增。南都記者發現,從2013年至2016年,以及去年1至11月,我國進口葡萄酒量分別為37.68萬千升、38.38萬千升、58.27萬千升、66.84萬千升及70.76萬千升,增速更是從2014年開始呈雙位數遞增。
雖然國內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在量上出現“此消彼長”現象,但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葡萄酒市場遠未到“頂峰”。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南都記者表示,我國葡萄酒產量出現下跌,但整個市場正處于上升的發展通道,其中體量和利潤大幅上升、消費產品檔次上升及女性市場擴大是增長的主要原因。他同時表示,未來3到5年之間國產葡萄酒應該還是屬于一個不斷攀升的態勢,“尤其是進口葡萄酒需求量正不斷上漲”。
宏觀面上,全球葡萄酒產量在去年也遭遇產量“寒冬”,據世界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VI)統計數據預判,去年全球葡萄酒總產量約合2467萬千升,較前年下跌8.22%。
高端產品銷量增長促營收額增
雖然我國葡萄酒產量近年呈波動下跌態勢,但是國內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的銷售額則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南都記者綜合中國酒業協會等的統計數據發現,從2013年至2016年,國內規模以上葡萄酒銷售收入分別為408.17億元、419.93億元、462.64億元和484.54億元,呈逐年遞增態勢。
雖然2017年營收數據尚未出爐,但“巨頭”財務表現已露端倪。南都記者查閱國內葡萄酒企業張裕去年前三季報發現,該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營收37.97億元,同比增0.91%。
對于國內葡萄酒“產量下滑、銷售額上升”的現象,葡萄酒營銷專家、深圳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指出,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其所下滑的是國產葡萄酒產量,但很多公司在市場銷售的產品結構是采取“國產+進口”策略,即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增加了進口產品(包括代理或并購)銷售,這是增加企業銷售額的原因之一。
“從銷售市場來看,實際上目前國內市場上葡萄酒的銷售價格呈上升態勢,其中可能包括因生產成本原因價格上調、產品毛利率上升(因渠道扁平化所降低的渠道成本)和高端產品銷售占比高等,尤其是企業高端產品銷售增長,有可能是促進營收額上升的主要原因。”王德惠說。
今年或迎轉折關鍵點
雖然截至去年,國內葡萄酒產量已出現連續三年下滑,但就今年來看是否已經下地“見底”?對此,王德惠綜合了多項數據和研究報告向南都記者預判,2018年我國葡萄酒產量將可能出現止跌或持平的態勢,而銷售額和銷售量可能會繼續上升。
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葡萄酒巨頭開始著眼2018年布局,今年1月,張裕宣布周洪江與孫健分別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而近期接管中糧長城總經理李士祎公布了長城葡萄酒未來發展戰略,提出2018年重回20億元陣營的目標。
“綜合部分國內葡萄酒巨頭的動作布局,今年對于國產葡萄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產業政策傾斜以及核心企業人員調整,這意味著2018年國產葡萄酒企業將對市場有全新戰略,從國產葡萄酒產品來看,隨著市場普及和認知度提高,國產葡萄酒質量相比過去已經有較大提升,而部分假冒偽劣產品也被淘汰出市場,綜合來看未來幾年國產葡萄酒的市場形勢轉好。”
不過王德惠同時坦言,在此期間進口葡萄酒依然會占據市場主流消費。采寫:南都記者 貝貝 實習生 龍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