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急轉直下的四川白酒產業牽動著業內人士的“神經”。在四川兩會上,政協委員們就四川白酒產業發展問題建言獻策,各抒已見。
固態發酵有三優點
省政協委員周小平建議,由省上向國家有關部門對白酒商標管理辦法進行改革,即根據白酒不同的發酵方式,在白酒商標上標明是“固態發酵”,還是“液態發酵”。
周小平說,“固態發酵”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水分活度低,基質水不溶性高,微生物易生長,酶活力高,酶系豐富;二是發酵過程粗放,不需嚴格無菌條件;三是設備構造簡單、投資少、能耗低、易操作;四是后處理簡便、污染少,基本無廢水排放。
周小平認為,既然“固態發酵”的白酒產品質量高,而投資少,且節能環保,不僅有必要大力推廣應用,而且也是可行的。通過權威部門的鑒定后確認是“固態發酵”,還是“液態發酵”,由白酒生產商在商標上予以標注即可。“據我們了解,我國北方地區生產的白酒基本上都是采取‘液態發酵’方式進行的,因此,一旦實施白酒商標改革,這對四川白酒企業是有利的。”周小平表示。
酒企優勢依然存在
由于前些年白酒價格虛高,誤導企業大量生產,致目前庫存高企,有一個統計材料表明,目前國內人均擁有的白酒庫存量高達110斤。如此高的庫存將嚴重影響行業再生產。“四川白酒的產銷率2013年首度低于100%,在全國市場份額也有所下降。”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對于四川白酒行業的發展前景,參加四川兩會的業內人士表示樂觀。
省政協委員黃建勇認為,川酒優勢還表現在川內擁有白酒專業院系、多個白酒釀造研究院所及中國白酒金三角發展研究院;四川省中國釀酒大師、國家評委和中高級專業人才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瀘州老窖、水井坊等釀造工藝還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中國白酒金三角戰略的推進,川酒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沱牌舍得、水井坊等“六朵金花”深入人心,豐谷、敘府、紅樓夢等一大批地方優勢品牌也嶄露頭角,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后發優勢。
銷售環節全面發力
周小平說,從長遠來看,川酒產業想要繼續健康、可持續發展,質量與創新是關鍵。在創新方面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其一,創新產品結構。研究開發適應現代消費者需求的新風味、新口感,特別是在培養下一代消費群體上下工夫;酒企過去那種注重公務消費、拼命推出高端白酒的做法已不可取,生產“老百姓喝得起的好酒”才是白酒企業需要轉型的方向。為此,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水井坊等川酒一、二線品牌紛紛推出價格在幾十元至千元不等的新品,主打大眾消費白酒。
其二,創新生產方式。要引導白酒向川南經濟區、成都平原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等重要白酒產區發展,進一步形成產業集群優勢;支持白酒向國家和省重點產業園區聚集,集群化、集約化發展。
其三,創新營銷模式。打造電子商務新平臺,全面構建營銷新體系。
在銷售環節也全面發力,由四川省經信委、省商務廳和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聯合主辦了中國白酒金三角川酒新品展示品鑒會。“政府部門控制白酒產能審批,形成科學合理的淘汰機制,使行業資源向名優企業集中。同時,可通過行業協會等平臺,探索建立全省白酒行業市場平衡機制,避免產能過剩帶來的惡性競爭。”周小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