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糧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酒業”)母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集團”)混改進程接連傳出新消息。據官網顯示,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已有14家專業化公司完成混改或實現股權多元化,飼料、酒業、糧谷和紡織將在2018年底完成混改。1月11日,中糧酒業又進行了一輪人士調整,消息人士指出此番調整是中糧酒業在為混改鋪路。而在業內看來,中糧酒業混改從現任中糧酒業副總經理李士祎走馬上任便拉開了序幕。中糧酒業戰略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混改將由中糧集團主導,中糧酒業配合執行,此事目前尚處于探討階段,還沒有出臺具體計劃。
混改進入倒計時
中糧集團官網顯示,集團2017年營業收入4825億元,利潤總額118億元,資產總額達到5388億元,利潤總額創歷史新高。同時中糧集團披露,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已有14家專業化公司完成混改或實現股權多元化,其中飼料、酒業、糧谷和紡織將在2018年底完成混改。
據悉,去年7月中糧集團提出企業化、市場化、多元化的混改方向,其中多元混改作為改革抓手,未來18家專業化公司都調整為獨立法人和多元主體的架構。中糧酒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糧酒業在混改過程中將會引入外部資本。但至于如何引入外部資本的具體內容,公司目前不方便透露。
據了解,中糧酒業是中糧集團旗下酒類業務專業化平臺,經營范圍主要包括葡萄酒、進口酒、白酒和黃酒,擁有長城、桑干、酒鬼、內參、中糧名莊薈、孔乙己等知名品牌。中糧酒業旗下擁有13家工廠(含2家海外酒莊)。
資深白酒專家、中國營銷學會副秘書長晉育鋒告訴記者,中糧酒業進行混改有兩個基本前提,國資委改革總方案和時間表,以及作為央企中糧集團結合本身情況深化改革的方案和實施表。在具體方案沒有推出之前,中糧酒業很難有大動作。
今年初,中糧酒業副總經理兼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祎曾公開表示,長城葡萄酒作為中糧酒業的核心業務,公司混改已經進入討論階段。
前期籌備打出組合拳
去年9月,李士祎通過公司內部競聘,兼任中糧旗下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從人事變動上不難看出,中糧酒業的混改正式拉開帷幕。
如果說李士祎的上任是混改的開始,那么伴隨著混改的進一步推進,中糧酒業又迎來了重大人事調整。1月11日,有消息指出,王浩任中糧酒業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士祎任中糧酒業副總經理,主持經營工作。
除了人事調整為混改鋪路外,在品牌結構方面,中糧集團對中糧酒業也進行了多次動刀。據記者了解,早在兩年前,中糧集團曾對旗下酒類公司進行調整,長城葡萄酒、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酒鬼酒等業務在管理構架上歸中糧酒業負責,而長城葡萄酒和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兩塊資產形成的業務還在中國食品體系內。2017年10月,在酒類資產脫離中國食品后,長城葡萄酒和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最終歸到中糧酒業旗下。
中糧酒業戰略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混改將在集團的主導下,中糧酒業全力配合,但目前仍處于討論階段,具體計劃暫未出臺。
晉育鋒則認為,中糧酒業可改組為酒業投資平臺,引入外部資本。但混改由中糧集團主導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靈活性。不過,中糧酒業可以借助中糧集團現有的資本和資源,進行集團內部跨界合作,在大框架里還是擁有一定的自由和機遇。比如中糧地產的商業地產方面,酒類可以借助賣場和商業資源進行銷售。
急需提振業績
然而,中糧酒業混改快速升溫,業績卻表現平庸。酒鬼酒作為小股上市的白酒品牌,在2016年成功摘帽后業績表現平平。據酒鬼酒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33%,相對于其他白酒上市公司而言業績表現并不出眾。同期摘帽的白酒上市公司水井坊,2017年同期,營業收入8.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62%。
記者查閱中國食品2017年上半年財報發現,財報期間,長城葡萄酒整體毛利潤率同比提高2.1%。但由于低端產品銷售收入大幅下滑22.9%,導致長城葡萄酒的整體銷售收入下降8%。期間內,在長城品牌線上廣告投入方面,市場費用同比增加4100萬元。
對此,中國食品在財報中指出,國產葡萄酒行業發展仍將面臨困難,增長乏力,并致行業競爭異常激烈,使中糧集團酒類業務發展前景面臨較大挑戰。
據中糧集團官網顯示,去年8月,中糧集團旗下專業化公司之一的中國茶葉對外宣布混改完成的同時,還提出了“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的發展目標。同時,根據中糧集團公告顯示,李士祎在通過內部競聘就職后,需與中糧酒業簽訂年度與三年任期績效合同,到期完成雙方約定的業績條件的可以續聘。這也表現出中糧酒業對于業績增長的迫切需求。
對此,融澤咨詢劉曉威表示,中糧集團酒類板塊發展正處于低谷期,從業績上來講,中糧酒業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中糧集團包括中糧酒業有良好的資源和市場配置,借助有利條件,對于中糧酒業能否在年內順利完成混改業內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