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白酒轟轟烈烈提價后,啤酒也悄悄迎來新一輪集體漲價。
2018年1月1日起,華潤雪花、青島等多家啤酒公司對產品進行價格調整,價格漲幅在5%-20%。這是2008年上一輪漲價潮以來,啤酒行業迎來的首次集體漲價。
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徐暉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隨著消費升級,啤酒行業也開始向中高端市場邁進。同時,這輪漲價有望加速產能升級,迫使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爭取更大利潤。
淡季集體漲價
啤酒悄悄漲價,業內一片拍手叫好。
去年年底,燕京啤酒對外發布公告稱,自2017年12月1日起對460ml的7度燕京本生啤酒終端進貨結算價格順漲3元/箱,單瓶零售價格順漲1元/瓶。2018年1月5日,青島啤酒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平均漲價幅度不超過5%。1月8日,華潤啤酒在港交所公告稱,正在一些區域對部分產品適度調整價格,以舒緩成本的壓力。
啤酒上次漲價,還是2008年。隨后10年,我國啤酒行業經歷了市場飽和、容量下滑、惡性競爭、品牌老化、噸價及利率過低等種種難題。
“2016-2021年中國啤酒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數據顯示,國內啤酒業近幾年持續低迷,銷量同比下滑。自2011年起全國啤酒銷量便進入了持續下行階段,2014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15年下滑趨勢進一步擴大至-4.97%,行業持續不景氣公司業績下滑,啤酒企業整體表現不佳,上市啤酒企業營收從2013年開始便持續下滑,2015年下半年同比下滑4%左右,2016年二、三季度營業收入回升至2-4%的小個位數增長,2017年上半年,國內啤酒行業實現啤酒產量2269 萬千升,同比增長0.8%。
徐暉認為,此次漲價并不代表行業將迎來拐點,只是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對于行業而言,產品、技術以及產能都需要升級。
成本上升是漲價主因
從幾家企業的公告可以看出,成本壓力是漲價的主因。其中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釀造原料大麥、啤酒花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是啤酒包裝材料、人工成本出現大幅上漲。
記者查閱相關數據發現,根據報道,近兩年來啤酒釀造主原料大麥成本已上漲約10%。東吳證券研報指出,啤酒成本中,包裝材料占總成本比例47.28%。包裝成本中主要包括玻璃瓶、鋁制易拉罐以及紙箱等。而自2016年環保風暴以來,紙箱成本上漲已造成多個行業成本價格提升,用作啤酒包裝箱的紙板價格漲幅超過40%。
在如此高成本之下,即便是青啤這樣的大型酒企,在非強勢區域也很難盈利。
從“價格戰”向“以質取勝”轉變
企業利潤低,關鍵在行業格局。
徐暉認為,國內啤酒核心問題還是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企業紛紛打價格戰,造成了很多企業低毛利生存。這次漲價,客觀上是行業自我調整,調整后啤酒行業要從“價格戰”進入到“以質取勝”的發展階段。
武漢一位酒經銷商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白酒行業市場競爭已較為明晰,有中高端品牌酒,也有主打情懷、個性化的產品,產品差異化已經形成,消費群體也進行了分層。但啤酒行業,還處于較為初級的市場競爭階段,現在啤酒企業整體提價,消費者在選擇時可能就會忽略價格,開始關注產品本身,有利于整個行業發展。
通過產業升級獲取利潤
“成本原因可能只是表象,行業重整才是真的開始。”徐暉直言,此次漲價有望加速產能升級,迫使企業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爭取更大利潤。
事實上,市場上中高端產品地位也日益凸顯。資料顯示,重慶啤酒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26.87億元,同比增長19.91%,其中中高檔產品的收入占比已達85%。
要提升品質,就必須關閉低產能。2015年開始,啤酒巨頭們就開始關閉部分工廠。2016年,嘉士伯關閉17家工廠,旗下重慶啤酒自2015年來已關停或轉讓11家工廠,華潤雪花也有關閉工廠的相應動作。
徐暉認為,生產成本倒逼行業漲價,各大企業價格趨同后,行業格局將會發生改變。伴隨著這一改變,啤酒領域也將會出現多層次多領域的消費格局。同時,這也將迫使企業加快產業制造升級,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以爭取更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