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葡萄酒市場的規范化和消費的成熟化,以“酒莊酒”為代表的高端葡萄酒發展勢頭極為迅猛,且價格連年上升,較高的增值空間和回報率也使得高端葡萄酒逐漸成為新興投資熱點。
北京市房山區政府以“打造中國高端酒莊葡萄酒產區”作為發展理念,在12個鄉鎮建設64家酒莊。2010年至今,簽約酒莊33家,簽約面積3萬余畝,完成土地流轉2.3萬畝,種植1.3萬余畝。目前全區在建酒莊20家,計劃投資13億元,2014年,房山區酒莊葡萄酒總產量可達400-500噸。
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酒莊葡萄酒產業是純綠色生態產業,可以實現廢水、廢物的零排放。
幾年來,房山區通過釀酒葡萄種植,完成了荒山荒坡的綠化,改善了生態環境,構筑了綠色生態屏障,目前實現荒山荒坡環境修復8000畝,并且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必將帶動周邊村莊環境建設和配套設施得到大力改變。
酒莊葡萄酒產業兼顧農業、農村、農民利益。釀酒葡萄種植多利用廢棄的荒山荒坡等無收入或低收入的土地。通過對荒蕪土地的集體流轉、集中使用,村集體可獲得1200元/畝的土地流轉金,并將土地流轉金總額的70%作為紅利分給村民,村民不用再承擔農業種植的各種風險。
酒莊葡萄酒產業中的釀酒葡萄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引導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目前已解決農民就業1600余人,年工資2萬元/人。
亟須培育釀酒葡萄新品種
該區采取“外聘專家指導+自有技術人員培訓交流”的方式,從北京的科研院所聘請了7名專家教授組成顧問團隊,對酒莊提供技術支持和前瞻性規劃指導。30多名在酒莊工作的專科以上技術人員,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交流,成為酒莊生產建設的技術支撐。
為解決釀酒葡萄苗木市場品種混雜、質量差、病毒病嚴重等制約酒莊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問題,成立了房山區釀酒葡萄苗木良種技術推廣站。推廣站擁有繁育圃、品種圃及采穗圃共計300余畝,成功引進優質、純系釀酒葡萄20余種,年繁育達120萬株。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鄒福林教授1月16日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我國釀酒葡萄苗木大部分屬于法國種苗,同質化很嚴重,每個酒莊僅抗寒、抗病相關的工作就增加成本2/5以上。
鄒福林教授建議,一是加快培育適合我國氣候的育種工作,在他培育的十幾個品種的糖、酸、花青素、單寧等主要成分超過法國種苗3—5倍,同時解決了抗寒、抗病、適應性差的弊端;二是各個葡萄酒莊堅持“草地果園”建設,在葡萄架間隙種植經濟類作物,不僅改良土壤,而且每畝增加可觀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