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了2015年12月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其中近111噸進口啤酒、葡萄酒因為違規使用添加劑、超過保質期、產品霉變等問題而被銷毀或退貨。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對此表示,進口食品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消費者應理性選擇。
進口酒質量問題突顯 消費者應謹慎選購
此次檢疫中德國的黑啤酒、西班牙海寧根啤酒因包裝不合格、霉變而被銷毀;德國霍夫邦小麥啤酒、斯汀伯格黑啤酒因超過保質期、包裝不合格予以銷毀處理;西班牙海尼根啤酒因包裝、標簽不合格予以退貨。一批2014年智利干紅葡萄酒因包裝不合格、霉變而被銷毀處理。檢疫發現,來自意大利安塔納索酒莊、智利小羊桃紅葡萄酒2014檢驗出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山梨酸。
佳釀網(jianiang_cn)記者了解到,進口啤酒運轉周期時間較長,這是進口啤酒生產日期不新的原因之一,而這也容易導致進口啤酒超過保質期。而對于進口啤酒的霉變,何勇表示,正常情況下啤酒霉變的可能性不大,進口啤酒在長途運輸中可能存在碰撞導致瓶蓋漏氣現象,啤酒本身就屬于發酵物質,其中的有機物和氧氣接觸后會發生變質。
對于進口葡萄酒產生霉變和山梨酸問題,業內人士指出,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受到霉菌的污染、灌裝時消毒不徹底、運輸途中瓶塞漏氣都有可能導致葡萄酒變質。而山梨酸作為防腐劑的一種,其可以消滅葡萄酒中的微生物,在規定范圍內可以使用且是安全的,但是山梨酸如果超標添加,人體一旦飲用后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進口酒存在質量問題 消費者應訴諸法律維護合法權益
前不久,沈陽某市民在超市購買兩款共計40瓶進口葡萄酒后,發現葡萄酒酒精度不符合國家強制性規定,為此,該市民將超市起訴到法院,要求超市退還買酒錢款并且十倍賠償自己。1月17日,沈陽鐵西區人民法院對此公布判決結果,該超市存在欺詐行為,應按三倍予以賠償。主審法官表示,對于購買到“假貨”是按三倍賠償還是十倍賠償需要看是否給消費者人身造成傷害而定。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在購買到質量不合格的進口酒時,與商家協商無果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一種很好有效的方式。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另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某種食品的指標未達到我國相關國家標準但并未對人身造成損害或潛在危險,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有關欺詐的三倍懲罰性賠償標準。而如果某種食品已經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損害或者存在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損害的危險,則應當適用《食品安全法》中的十倍懲罰性賠償標準。
消費者選購進口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國家部門從源頭和渠道進行規范和整治不合格進口酒,作為進口酒終端的消費者該如何選購?
以進口葡萄酒為例,首先要看價格是否合理,進口葡萄酒除去自身釀造成本外加上遠洋運輸費以及國內經銷商的利潤,不會市場價格過低。假如消費者遇到20元以內的進口葡萄酒就需要引起注意,謹慎購買。
1、看有沒有中文標識,按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銷售的進口葡萄酒必須貼上中文背標,具體包括:葡萄品種、中文名稱、葡萄酒產區、凈含量、灌裝日期等等。
2、觀看包裝。進口葡萄酒玻璃瓶底部有凹陷錐形,正規進口葡萄酒底瓶深厚有利于瓶身平衡和濾渣;酒封松緊,原裝進口葡萄酒酒塞密封性無問題,其酒封印有品牌標識且并非用來密封,而一些不合格產品尤其是假酒會將酒封封死,這是畫蛇添足拙劣的手段。高價位的進口葡萄酒封口有印璽,原產地生產商將鋼印打下其自身的標志,仿造難度較高。
3、開酒后,看酒業顏色是否自然,有無明顯懸浮物。聞氣味,雖然好酒的氣味是綜合復雜的,但絕對不會有明顯腐敗氣味或是怪味兒。葡萄酒入杯后,放置一段時間醒酒,輕輕搖晃酒杯看是否有掛杯,大部分葡萄酒都有掛杯現象,假如遇到不掛杯且口感不平衡有刺激感的,就需要引起注意。
以上方法雖然簡單,但是遇到質量不合格的進口葡萄酒還是很容易加以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