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閉黔江分公司的公告,公告稱黔江分公司所處區域消費能力低、設備老化,若繼續維持黔江分公司運行產品生產成本昂貴,不利于市場競爭及業務發展,也會為公司財務業績帶來沉重負擔,因而公司決定關閉黔江分公司。
重慶啤酒自救之路
近期,為挽回業績頹勢、優化生產網絡等原因,重慶啤酒動作頗多。先是于2015年10月9日因重慶啤酒安徽九華山有限公司連續多年虧損,終止九華山公司的所有生產業務;又于2015年10月29日晚間宣布關停永川分公司。業內專家稱重慶啤酒自身產業結構過于龐大,所以選擇關閉投入產出不成正比的分公司以控制成本。
重慶啤酒除了關閉長期虧損的分公司外,還采取了多項措施挽回業績頹勢,如委托辦理理財業務、轉讓不盈利的項目等。佳釀網記者查閱重慶啤酒最新關于重慶啤酒委托理財進展公告發現,截止2015年12月25日,重慶啤酒進行委托理財的本金余額為3,800.00萬元。
12月16日,重慶啤酒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轉讓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項目的議案》,與江蘇孟德爾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達成轉讓意向,以協議方式將乙肝疫苗項目以人民幣1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江蘇孟德爾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重慶啤酒瘦身自救法未來或成常態
佳釀網(jianiang_cn)記者查閱重慶啤酒披露的業績發現,2014年重慶啤酒實現營業收入31.69億元,同比下降6.44%,凈利潤7343.52萬元,同比下降53.74%。2015年上半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82億元,同比下降23.05%,可謂是業績慘淡。而整個大環境也是不給力,2015年1至6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2456.91萬千升,同比減少6.17%。截至2015年6月止,國產啤酒產量已連續下跌13個月。
重慶啤酒產業結構過大,企業管理、戰略制定、物流受限、地域受限等問題也亟待解決。加之近年來進口啤酒市場發展迅速,高端啤酒業務逐步被進口啤酒蠶食,而國內啤酒一再受挫。這也使得重慶啤酒不得不采取措施,給自己減壓減負,挽回業績頹勢。
重慶啤酒公告中稱公司將會持續考量很多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優化目前公司現有的啤酒生產廠家的部署。這些方案可能包括出讓、關停冗余的一些機構或企業、人員優化以及提高生產現代化的水平。業內專家也認為,重慶啤酒的這種自救路線,未來一兩年之內或成一種常態。
進口啤酒強勢入侵 本土啤酒該如何應對?
進口啤酒呈現出形勢大好的勢頭,自2010年至今,國內進口啤酒數量累計增長七八倍,2014上半年中國進口啤酒同比增長111.5%。國內擁有龐大的市場,加之我國對進口啤酒進行的零關稅等政策性支持也使得大量進口啤酒涌入中國。而且進口啤酒抓住了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從口味、質量等方面做改進,價格低、親民,不斷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好感。
進口啤酒的優點顯而易見,也正是國內啤酒應該學習的地方。80/90后是新消費群體崛起,他們樂于接受新事物嘗試新口味,國內制造啤酒的原料與氣候具有強烈的本土特點,導致了國內市場上流通的啤酒種類很單一。本土啤酒應重視消費者反饋,依據消費者喜好、口味等多開發新產品,與時俱進。當然,隨著消費者收入提高、品質意識提升,人們對于啤酒的質量、口味等需求也加強了,而這是吸引消費者購買啤酒的關鍵點。
進口啤酒主抓核心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在消費過程中盡可能地營造樂趣體驗,竭盡全力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業內專家稱“本土啤酒面對進口酒沖擊時,應當及時做出改變,順應潮流,抓住主流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及消費習慣,一味的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是得不到長久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