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發展,對于植根農業生產的酒業而言,無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筑底作用。
近日,有關赤水河流域禁漁的相關報道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6年12月27日,農業部下發《關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宣布自2017年1月1日0時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時止,赤水河流域將進入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漁期。
然而,一則針對漁業生產的政策規定,卻也在酒業產生了不小的反響。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赤水河不僅是當地漁業發展重要的自然資源,同時還是茅臺鎮生產茅臺酒的重要水源。由于孕育了眾多名酒企業,赤水河也被譽為國內的“美酒河”。而對于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于流域內酒業未來的生產而言,也將產生更多積極的作用。
“美酒河”十年禁漁致力恢復生態
資料顯示,全長約500公里的赤水河穿越云貴川三省,是長江上游珍稀魚類棲息和繁殖的重要場地,屬長江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和水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或產卵場。
然而,多年來的過度開發,赤水河流域的部分地區已呈現出“竭澤而漁”的態勢。據報道,在赤水河上游的遵義市境內流域,每年大約從赤水河捕撈61噸魚類,捕獲的魚類包括巖原鯉、中華倒刺鲃、白甲魚等長江干流中已較少出現的品種。瀘州市合江縣水產漁政局局長袁大春也曾表示,合江縣境內的赤水河流域每年大約從赤水河內捕撈十多噸魚類,還有不少非法捕撈的人。
作為我國迄今僅存的原生態一級支流和長江生物多樣性的范本,過度捕撈所引致的生態環境問題引起了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就在此次在農業部發布的公告中記者看到,公告明確指出,在規定的禁漁區和禁漁期內,禁止一切捕撈行為,嚴禁扎巢取卵,嚴禁收購、銷售禁漁區漁獲物。因養殖生產或科研調查等特殊需要采捕水生生物資源的,須經省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沿岸漁民的轉產安置工作也在逐步推進。如此長時間的治理措施,在赤水河流域的環境治理上,并不多見。
針對赤水河流域的全面禁漁措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長江流域魚類資源衰退的趨勢,同時對與養護長江生物資源,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及漁業可持續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獨特水源保障名酒品質生態治理引酒業圍觀
除了對生態環境的恢復和維持,赤水河環境治理此次受到廣泛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或許與其同酒業生產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
資料顯示,赤水河流域出產了中國的流程名酒,茅臺、郎酒、習酒等品牌均在流域內有所分布。獨特的氣候、土壤、水質及微生物群使其形成醬香酒釀造的優良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