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1970年左右,茅臺曾嘗試過在遵義進行異地釀酒,盡管從酒糟、酒曲、微生物、酒缸、設備、生產人員等均仿照茅臺主產區環境進行生產,但所產出的產品同原有主產區產品的質量仍有較大差異。
有機構調研指出,赤水河流域獨特的水體同茅臺酒一以貫之的品質之間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由于赤水河流域獨特的微生物環境形成的資源壟斷性質,土壤中砂質和礫土含量較高,土壤結構松散,地表水及地下水從中滲透,擁有較高礦物含量,幾乎不可復制。“赤水河之于茅臺如同波爾多之于拉菲”。因此,此番針對赤水河利于的生態環境修復,對于茅臺酒品質而言,有望助其再上新的臺階。
隨著今年以來以茅臺為代表的的名酒市場不斷回暖,茅臺也不斷出現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這對于茅臺未來的產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剛剛結束的茅臺2016年度經銷商大會中,茅臺方面提出, 2017年安排的基酒產量在4萬噸以上,其中茅臺酒和系列酒按照總銷量5萬噸安排計劃。此外,茅臺集團在其“十三五“戰略規劃中也指出,將于2020 年達到12 萬噸的白酒年產量,并實現茅臺酒5萬噸的要求,酒業收入占比達65%-70%。
有數據指出,在赤水河流域的水體限制下,醬香酒的產能極限在15-20萬噸左右。因此,針對赤水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有望進一步擴大赤水河流域的采水范圍,對于茅臺基酒產能的可持續增長提供保障。
政企攜手“美酒河”再迎新機遇
實際上,針對赤水河流域的環境治理早在多年前便一開始著手實施。作為貴州省重要的產業之一,白酒產業的健康發展一直以來都受到當地政府部門重視。通過生態環境保護為酒業發展筑底,也成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之一。
據了解,早在13年前,川、滇、黔三省便聯合出臺生態環境治理的有關方案,針對赤水河流域內的資源進行綜合治理和合理開發。貴州省也在三年前提出,將于2013-2020年投資超50億元,率先在赤水河流域試點“河長制”、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多項治理方案。
近年來,通過對沿岸不規范企業整改及鼓勵漁民轉產等措施,赤水河流域的環境治理正初顯成效。與此同時,以旅游及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的環保導向性產業增長方式,也逐漸在赤水河流域普及開來。
除了政府層面提出的有關政策部署外,近年來,茅臺也致力于對赤水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記者了解到,2016年,茅臺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的資金達到了5000萬元,同時實現了污水100%的處理達標率。此外,茅臺發展的生態農業、生態釀酒及以茅臺鎮酒文化為中心的旅游產業也逐步推進。
本輪針對赤水河流域的禁漁及生態恢復,對于包括茅臺在內的流域內白酒企業及產業集群而言,也將有效提升其品質及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