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質疑聲中,中酒網三歲,酒仙網已然六歲。于情于理,酒類電商不該這么火,最起碼不該活得如此精彩。是誰給了他們成長的機會,是傳統酒商,是那些留戀過去又無法轉型的傳統酒商。
物聯網的拓展讓距離成為過去,互聯網的發展讓信息逐漸透明,支付手段的便捷讓信任成本越來越低,而傳統酒商卻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貪戀”區域保護,“貪求”高額差價,“貪圖”目前現狀,以至酒類電商被資本持續看好,從幼稚弱小到成熟強大。
傳統酒商貪戀區域保護,酒類電商破除區域保護。區域保護是傳統廠商約定酒類利潤分成的前提,酒企配合經銷商去開拓區域市場直到成熟,經銷商要求廠家在成熟區域給予貨物流通保護。以產品為主導的商業形態中,廠家與經銷商以“榮辱與共”的合作方式保衛著成熟產品的價格體系,有些廠家甚至在同一區域的不同渠道也有著嚴格的控貨手段,謹防“竄貨”。以互聯網為通路的酒類電商,以其“無邊無沿”的區域作為自己的市場,以成熟產品作為主打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在外部破壞了傳統廠商原有的利益分配體系,而廠商卻無行之有效的手段去對抗。形式上,酒類電商以其優勢完敗傳統廠商的劣勢,以損耗酒企品牌張力去吸引流量;趨勢上,酒類電商進一步將渠道扁平,符合了當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傳統酒商貪求高額差價,酒類電商壓低產品利潤。逐利是商人的天性,追求高額差價也沒有錯,但在酒水同質化、供大于求、交通便捷的今天卻依然想追求資源稀缺、供不應求、交通不便造成的高額差價。天下沒有人會做賠錢的買賣,酒企在招商時許以廣告、人員及返利支持,酒商在操作時按照酒企的方針政策去落實,這僅僅是一種理想式的存在。一旦行情出現“斷崖式”下滑,酒商拋貨、竄貨等情況時有發生。以茅臺為例,有大商曾對筆者抱怨,為了保住茅臺經銷商的資格,每年都是先低價拋貨換取現金流,然后才慢慢挺價。如今在這種大背景下,有人拋貨,自然有人接盤,然后施展“神通”將其消化在廣袤的中國市場中。傳統酒商的操作方式是以年的單位的周轉,而酒類電商的操作模式是以月甚至以星期為單位的周轉,所以雙方對于利潤差的追求有著明顯的區別。
傳統酒商貪圖目前現狀,酒類電商時刻準備革新。轉型,人人都說,鮮有人做。一方面是對于時刻更新的互聯網打法摸不清頭腦,另一方面是自身企業的大多數人安于現狀已然對抗轉型。多年以來,傳統酒商已然對所輻射的商超、煙酒店、團購客戶維護的很到位,隨著酒類銷售的碎片化時代的來臨,客戶的流失率逐年上升,而新增客戶又很少,運營成本又在逐年增高,企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反觀酒類電商,從B2C到B2B再到C2B,從流通產品到專屬產品再到開發產品,從依靠媒體到跨界發聲,時時刻刻在改變為開源節流,謀求持續盈利后體面上市。
綜上所述,傳統酒商因其自身的效率低下而造成對高額利潤差的過分依賴,因而成就了酒類電商。存在即合理,每一種新模式的出現,無疑不是在填補舊有模式的不足,然后成為其有效補充,再然后擴大市場占有率。
傳統酒商,擺正好自己心態,調整好產品架構,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加快擁抱移動互聯網,以其對客戶的把握、對成本的控制,完全不會受到酒類電商的沖擊,正如蓬勃發展的1919酒類直供。再說,在移動互聯的沖擊下,曾經被譽為“新模式”的酒類電商也漸漸陷入“紅海”,被打上“傳統”的烙印。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滅秦者,秦也,非六國也。這句古話,放到傳統酒商與酒類電商身上,仍舊特別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