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淵普告訴記者,不同于其他類型的電商,酒類電商的運營方式則是酒企把線上店鋪交給三方運營,酒類電商從中收取運營費。而電商平臺則不會對銷量負責,實際上電商運營能力沒能充分搭建起來,因此酒企會覺得用別人的渠道太貴了,不如自行開設電商平臺。
與此同時,電商慣用的價格戰也不斷加深了酒企與電商平臺之間的矛盾,梁銘宣指出,酒類電商往往以低價來增加自身流量,而線上線下價格脫離不僅損害了傳統經銷商的利益,還破壞了整個品牌和行業的價格體系,但傳統渠道仍然是酒企最主要的銷售渠道,酒類電商給酒企與經銷商帶來了摩擦,迫使酒企開始自謀出路。
而酒企的生存壓力也愈發加大,反腐的壓力與大力嚴控酒駕的規定并行,使得一些昂貴酒品牌在市場中開始面臨阻礙,酒企轉型已是迫在眉睫。“在"互聯網+"時代,只有觸電酒企才能實現轉型,走出現在的發展困局,自建電商是出于企業自身發展的考量。” 梁銘宣說。
上述酒企負責人告訴記者,酒企開始建立自己的網上商城,并由此搭建電商渠道。這不僅是為了樹立廠家產品的價格標桿,同時能更好地掌握消費者資源和大數據,更重要的是,布局線上也是為了幫助線下渠道轉型發展。
此外,酒的屬性也決定其電商的特殊性。有業內觀點稱,酒類消費大多是即飲性消費,電商發貨周期長難以滿足消費者即時性需求。而且,酒類產品包裝易碎、液體易漏等特點增加了運輸成本。黃淵普認為,酒業電商無法單純依靠線上來做。
“送酒的物流成本太貴了,如果在線下沒有店,純電商沒法解決他們的痛點。而酒企如果想配合線下就必須自己親自做了,第三方平臺無法搭配一個系統讓企業的線上店鋪和線下店鋪配合起來。純酒類電商只是你把品牌的酒拉到倉庫,由自己的物流人員或合作人員安排配送,但物流成本太高也依然無法解決痛點,因此酒類是天然依賴線下的。”黃淵普說。
他同時指出,“酒類商品的客單價也比較高,因此賣的就是個品牌,現在線上打價格戰也不合適,因此線上酒類做純電商解決不了,第二,這個酒類天然是高客單價導致他對線下依賴重,線下依賴重就沒辦法搭接第三方的平臺,因此對于酒企來說不如自己做電商。”
未來將會并行
對于酒企自建電商和酒類電商的發展趨勢,梁銘宣預計,短期內,無論是在流量方面還是在貨源方面,酒企自建電商和酒類電商之間會存在競爭。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兩方關系會逐漸偏向于合作,一方面是出于資源整合的考慮,另一方面是通過合作實現規模化,節省經營成本,提高綜合實力。后期酒企自建電商與酒類電商之間會有一段競爭期,隨著市場競爭格局的漸漸穩定,兩方或會在物流配送等方面開展合作,謀求雙贏。
黃淵普也指出酒類電商已經經歷了一輪洗牌,目前已經不會再面臨倒閉潮,“因為酒企以前是很強勢的,但是近兩年因為各種原因,銷售壓力逐漸加大,他們需要借助各種渠道去發展,酒類電商其實是反腐了以后才逐漸發展起來。這一塊沒有太大的明顯變化,力度沒有降低,從供應鏈角度來講比原來好很多,因此自營電商不會對他們影響很大。”
黃淵普認為,酒類的真正問題是剛性需求沒有那么大,尤其是酒駕和反腐打擊加大,高端酒市場越來越小,所以無論自營還是電商平臺都會面臨較大的壓力。
“酒類電商和自營電商誰也壓倒不了誰”,黃淵普指出,酒企大多屬于國企,因此酒類電商的話語權處于弱勢地位。
“酒類電商地位在提升,但他們卻沒有占據主導權,然而他們自身的好處在于互聯網渠道是一個新興的渠道,更市場化,在線下公款吃喝的渠道掐斷以后,線上的渠道則會有一個天然的發展。但發展來說他本身又處在弱勢,也不可能發展到完全具有控制權,其實就是在博弈。”他告訴記者。
對于酒企自營電商來說也需要面臨很多問題,白酒行業專家肖竹青認為,企業要避免傳統渠道與電商新渠道“左右手”互搏的問題,只有實現線上的產品和線下產品分開來賣,分渠道運作,才不會造成線上價格對線下的沖擊問題。四川壹玖壹玖酒類供應鏈管理股份公司董事長楊陵江也同時指出:“純粹的B2C是沒有前途的,(酒業)綜合類電商面臨物流成本較高的問題,由于需要重復包裝,以及人員工資、第三方物流等,物流成本就達8%左右。”。
在黃淵普看來,現階段是酒企和電商合作的第一步,然而效果不理想,所以酒企籌劃建立自營電商。但目前國內環境還有許多不確定性,未來酒企有可能自身發展依舊受困,導致與酒類電商再次合作,但雙方處于對自身的考慮,這種合作會換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