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管理實踐者陳春花老師,在農歷新年后的新文章中總結說:2016年企業家問我最多的問題是轉型。對于中國酒業的商貿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最大的命題;在轉型需求的指引下,不斷投入人力、物力、精力“折騰”的一年。中國流通行業再次改革的紅利,吸引著商貿企業不斷揮刀、自我革新。安徽百川,正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員。
行業人士熟悉的安徽百川商貿有限公司,已經更名為安徽百川名品供應鏈有限公司,整個百川系在2016年的表現是搶眼的,除開不斷有并購整合、嘗試創新的新聞外,其業績也是讓同行眼紅的——據內部可靠消息,2016年整個百川系的銷售額已經高達60億。
在這60億業績的背后,它并未與外人道的兩個“停止”和兩個“出發”,在我們看來恰是最重要的,最值得業內人士思考。
停止以并購的方式整合
抱團取暖、合眾連橫的這些詞,對渴望做大做強的老板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包括一切你能想到的酒圈大佬。有些人是在十年前開始實踐,有些人最近幾年開動。百川在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這期間至少從新聞層面可以看出,百川卯足了勁兒,要以資本為“矛”,挫開市場的一個個“盾”。
這是去年糖酒快訊報道的新聞:“2015年11月13日,由百川與安慶經典商貿公司、安慶兆平商貿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安慶百川經典商貿”正式成立,新公司由百川控股。同天,百川和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的新品“古井貢酒老字號”宣布上市。2016年3月31日,百川和舒城縣中和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又共同組建“安徽百川中和商貿有限公司”。百川宣稱,還將在安徽其他15個地級市全面推動并購合作模式,依托地級市的控股一級合作公司,優選區縣強勢商家展開二級、三級的并購合作,最終形成總部平臺支持,地級城市區域管理落地,縣級合作單位支撐的流通營銷大網。 ”
而事實上,2016年夏天這一合作模式在其內部就開始了反思,并確定停止純資本上的并購。內部消息人士透露,以資本來并購并不難,而難的問題有一堆,比如:
一、并購標的的評估是否準確;
二、并購后的管理問題;
三、并購后百川到底輸出什么?
四、這種純資本和看似與業務有關聯,實際上并不強相關的并購到底有什么意義。
停止線上B2B
也是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百川最熱的事項之一,B2B項目。
這是當時的相關報道:百川自提出“總部區域雙平臺改造,線上線下雙系統融合”打造區域全渠道終端運營平臺戰略思路后,投資開發了B2B平臺“一起賣酒”;在其B端線上平臺還有“百川配送”APP,C端線上平臺有“百川名品”APP,期望加快流通速度,提升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同樣的,“一起賣酒”B2B平臺,也已經喊停。一方面基于生存之本,要做廠家的品牌代理和經銷,另一方面要創新要考慮客戶利益不得不“串貨亂價”,這樣的矛盾之下,大商最終會選擇生存之本。
或許基于低價、跨區域的B2B業務并不適合傳統大商,必須顧忌同上游的利害關系是其天然的、幾乎無法逾越的障礙。
快速自我修正和迭代
一年總體量能到60億的百川,他的選擇、轉身,快速的自我修正和迭代,或許更值得業界關注。
1、從酒業到名品
在與百川的有關人士交流時,有一個重復最高的詞,品質消費。在百川人看來,今天最重要的戰略選擇是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品質消費,基于這樣的品質消費,構建新型的供應鏈,而涉及的產品不再僅僅限于酒、名酒,而是包括了更多的品類,比如進口商品、比如地標產品、土特產。
用簡單的話,以前因為有五糧液資源,所以百川賣五糧液;而現在因為消費者需要品質消費,百川去構建五糧液、以及國內國外的好產品。引發動力的原點,已經全然不同。
2、從并購到合作
雖然停止了以純資本的方式并購地方酒類商貿企業,但對同業的整合百川并沒有就此放棄。取而代之的是,目前百川在跟酒商的整合上,更為務實,比如一起投資開百川名品連鎖店。在合作店的建設上,百川顯得更為“厚道”,百川并不是單輸出連鎖門店品牌、或只以產品貨物為投入。
針對這一問題,該內部人士說:“久加久關停合作店,不意味著連鎖的失敗;1919合作店的成功,也不是連鎖的成功;每個企業想在這條路上走,都得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此前賈光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2018年要實現百億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百川的投入也讓一般酒商咂舌。據消息人士透露,在2C的項目上,在新的信息系統的開發、迭代上,百川也已經投入數千萬。但對這樣一個面向未來的投入,在百川系看來,現在并不是計較成本、計較投入產出比的時候,而是搶時間、投資本制作自有核武器。